本网讯 11月4日,2025年中国华电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论坛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华智赋能·绿动未来”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凝聚行业共识,整合创新要素,搭建前沿、开放、务实的行业高端对话与合作平台,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桥梁”,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能源强国贡献力量。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郭雷,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作主旨报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司长刘德顺,南京市江宁区委书记林涛致辞。中国华电总经理、董事、党组副书记叶向东,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赵晓东分别主持开幕式及成果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二级巡视员陈建刚;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戚玉松;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霍慧萍;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罡;中国华能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郝金玉;中国大唐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苟伟;国家电投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刘丰等出席论坛。
江毅在欢迎辞中指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能源安全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国能源电力行业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3060”双碳目标为指引,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标志性工程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清洁低碳转型。作为中央骨干能源企业,中国华电加大新能源投资开发力度,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发展;积极提升系统基础支撑和灵活调节能力,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狠抓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升级;积极参与全国电力市场建设,促进新型电力系统资源高效配置。
江毅强调,“十五五”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建设期。中国华电将切实扛起能源央企的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央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他倡议,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大基地、水风光一体化外送基地的典型场景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二是强化规划统筹,筑牢低碳发展根基,协同推进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开发,统筹就地消纳与跨区外送,积极拓展新能源在非电领域的利用;三是强化市场建设,提升资源配置效能,稳步推进各类电源、储能等有序入市,完善辅助服务市场规则与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电力、绿证、碳交易市场有效衔接与规则协同,构建彰显绿色价值的市场化体系。
江毅强调,“十五五”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建设期。中国华电将切实扛起能源央企的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央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他倡议,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大基地、水风光一体化外送基地的典型场景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二是强化规划统筹,筑牢低碳发展根基,协同推进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开发,统筹就地消纳与跨区外送,积极拓展新能源在非电领域的利用;三是强化市场建设,提升资源配置效能,稳步推进各类电源、储能等有序入市,完善辅助服务市场规则与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电力、绿证、碳交易市场有效衔接与规则协同,构建彰显绿色价值的市场化体系。
马欣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华电是中央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江苏省能源电力保供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领军企业,旗下的华电江苏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燃机企业,国电南自是我国电力自动化领域的代表企业,多年来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作出了积极贡献。期待与会各方以此次论坛为纽带,增加交流、增强互信、增进合作,为江苏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期待以中国华电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将更多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项目、优质资源落户江苏,江苏省将全力搭建合作平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做好服务保障,一如既往支持企业在苏发展。
马欣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华电是中央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江苏省能源电力保供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领军企业,多年来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作出了积极贡献。期待以中国华电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将更多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项目、优质资源落户江苏,江苏省将全力搭建合作平台,一如既往支持企业在苏发展。
刘德顺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华电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电力工控系统、新型储能、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华电睿”系列产品实现全谱系自主可控,燃机自动燃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兆瓦级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矿用防爆运载机器人等多项技术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建立常态化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引领新技术、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
林涛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不仅为产业创新融合搭建了新平台,更为江宁深化与各方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江宁区将不断拓宽“头部企业+江宁产业链”的合作路径,携手中国华电等龙头企业共同打造新型电力产业发展新高地;不断优化科研平台,共同打造新型电力创新发展新高地;持续深化低碳园区、零碳工厂、虚拟电厂等建设,共同打造新型电力示范应用新高地。
论坛同期举办中国华电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会,发布《信息物理能源系统》英文期刊首刊及“华电智”大模型。《信息物理能源系统》英文期刊由中国华电主管,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担任创刊主编,国际编委会由全球19个国家的60余位知名学者组成,并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等多位权威专家担任顾问委员。期刊于2024年8月8日正式创刊,入选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的“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聚焦信息、能源与电力领域的跨学科交叉研究,为国内外能源交流合作搭建了新的科学交流平台。
“华电智”大模型由中国华电自主研发,历经26类典型场景创新攻坚孵化而成。以“华电智”大模型为核心,形成AI供给与治理两大关键能力,夯实六类技术支柱,赋能五大业务领域,衍生300余个智能体,共同构建起华电特色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体系,为电力能源领域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华电智”大模型具有面向应用、聚焦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显著特征。同时,首创了“纵横贯通”的大模型体系,即:构建了“行业-专业-场景”三层大模型架构,覆盖了“发电、煤炭、产融、科工”全产业,贯穿了“规划、建设、运行、检修、维护、管理”全生命周期,形成“技术-产业-流程”三维一体的华电特色人工智能创新体系。据悉,“华电智”大模型应用成效显著,其中,在全球首创径流预测大模型,助力预测精度提升5%,乌江流域水能利用提高率从近10年均值5.8%提升至10.8%,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率先实现百万千瓦机组无断点自启停控制、宽负荷自动巡航技术指标行业领先,研制了国内首套全栈可信智能分散控制系统,打造了首个发电领域全专业、多场景应用的技术监督模型。
会上对优秀会议论文进行了表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华为技术、科大讯飞、阿里云计算、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船舶703所、玖天气象等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300余位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部分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中国华电总助、总师、副总师、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论坛。



南京华盾电力信息安全测评有限公司 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