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基础是公司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和“三基”(基层、基础、基本技能)建设,吹响“大抓支部、大抓基层”的号角,让公司基层一线成为人才荟萃、人人向往之地,一线员工成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有力激发公司员工干事创业热情,为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实支撑。
本专题特聚焦6家基层单位的实践案例,分享其强基固本的经验做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参考路径。
——编者
云南电网公司:提高配网管理水平 筑牢安全生产根基
近年来,云南电网公司深化“三基”工作,以“设施硬投入”筑牢基础保障,以“人才软支撑”激活内生动力,最终实现焕然一新的安全之变、内生驱动的活力之变、奋勇争先的发展之变。
在基层一线,云南电网公司通过大力推广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开发营配融合APP等数字化工具,以“两册”(业务手册、管理手册)作为落实基层管理的重要载体,确保班组“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做成一件事”。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基层核心业务管理和核心能力提升体系,全面实施“三段式”技能实训,着力提升核心业务“自主实施”的比例和能力;优化一线班站所人员配置,实现一线班组整编满员率100%,并畅通员工发展管理、技术、技能“三条通道”,引导更多人才在基层聚集、在基层磨炼。目前,该公司拥有技术、技能专家3803人,数量较2019年翻了一番,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人数居全网首位。
以配网管理提升筑牢电网根基,是云南电网打赢安全生产翻身仗的关键。该公司统筹实施“解决配网突出问题三年攻坚”“配网十大提升工程”,深化“一县一可研”,统筹推进电网规划建设,从根本上降低作业安全风险。累计解决35千伏一线多T问题28项,治理10千伏超80千米线路342回,治理高故障线路超1000条,15000余项过载、低电压问题纳入“一县一可研”统筹制定解决方案,有效实现过载和严重低电压问题动态清零,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升至100%,10千伏公用线路可转供电率升至96.8%。
抓基层、打基础、强技能,云南电网基础管理水平全面跃升,客户平均停电时间降幅达86%,故障抢修时间降低15.09%,星级班站所数量升至550个,开创了安全生产新局面,显著增强了供电服务保障。(郭瓅 赵海麟 马莎 杨亚娴)
南网超高压公司广州局:释放基层活力 提升直流运维核心能力
南网超高压公司广州局深刻把握“三基”建设基础性、长远性意义,通过三大方面将其作为强基固本、赋能基层、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工程系统推进。
一是聚焦基层活力与减负。持续优化资源配置,该局今年上半年提拔干部13人,其中76.9%(10人)有班组长经历,复合型干部占比30.8%(4人兼具班组长与职能部门经历);专家总量73人,居超高压公司生产单位首位。深化数字化赋能,在±500千伏从西换流站、±500千伏肇庆换流站上线“智能监盘”,替代人工抄录,监盘工作量压降80%;全面推进“两票电子化”单轨试点,消除纸质票风险。扎实开展“去报表”攻坚,应用数智彩虹看板、RPA机器人,推动业务规范由“事后整改”向“事前预警、事中纠偏”转变。
二是夯实基础管理安全。以星级班站建设为抓手,常态化运行规范化建设(“指引+视频”自查互查),释放五星班站示范引领效能,所有8个后进班站全部提前一年“脱帽”。狠抓安全生产领域管理体系落地,进一步推动管理提升、业务优化、数字转型。围绕建设“本质安全”企业目标,系统梳理隐患治理“一张表”,现存88项隐患治理及时率100%。迭代修编“1+N”作业风险管控指导书,强化“两票”四级检查通报,提升照单执行能力,刚性执行安全规章。
三是强化核心技能培养。深化“四年成才”计划,5年内入企的年轻员工中,90%的人提前获高岗评认证,7人被聘为拔尖专家,9人晋升为班组长。大力推进大练兵大比武,聚焦实战能力,推行“槽刻式”培训(检修季完成266期专题培训)和“1+N”专家带徒。健全赛训体系,建立“岗位胜任评价—专家选聘—星级评选—评优激励”四维应用范式,上半年策划18项竞赛,营造“人人成才”氛围。今年以来,广州局已取得国家级高层次竞赛团体和个人奖6项,超过近三年总和,成效显著。 (杨建文)
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锻造基层人才 保障基层资源
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深入汲取柳州百年工业基因,以人才建强基层、以管理夯实基础、以创新引领突围,推动“三基”建设稳步向前。
在育优人才方面,柳州供电局以“三类人才”培育为抓手。畅通青年“快车道”,建立“青柳计划”系统培养,新员工适岗周期缩短至6个月;锻造班站所长“主力军”,提拔员工中超半数有班站所长经历;打造专家人才“新高地”,涌现出广西首位杰出级技能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典型。
在锻强技能方面,该局坚持“管理层做正确的事”,下沉一线“现场为王”,打通管理和现场堵点;“执行层正确地做事”,提升方案可操作性,让员工刚性执行;出台核心技能专项方案,每年至少开展一台110千伏及以上主变自主A修。安全管理由“严管严控”向“共管自管”逐步迈进,获评“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此外,该局潜心打造“健康南网”柳州实践,获评全国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员工获得感与归属感大幅提升。
落实“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要求,优先保障基层班站所在编满编,基层员工平均工资增长高于管理人员,将资金集聚于安全生产与数字化领域。通过“春蕾”“育苗”行动输送青年人才扎根供电所,助力县企一流指数节节攀升。
将人、财、物向新电力区域薄弱短板处倾斜,三江、融水等地区平均停电时间较融合前下降85%,五星级党支部和专家队伍实现“零突破”,员工人均收入提升近3成。
柳州供电局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创一流”的重要抓手。近3年自主开发数字化应用500余项,以全域数字化实现深层次减负。尊重和鼓励基层首创,搭建首个“创新方法孵化营”,连续两年斩获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联合本土车企打造车网互动多元示范场景,建成南网首个零碳综合能源站。(卢芳慧)
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南粤巡维中心:赋能基础管理 化解高等级电网风险
在保障大湾区核心电网稳定运行的战场上,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南粤巡维中心以“强作风、敢担当、重实战”为导向,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电网运维的责任担当。
该中心以党建为引领,将支部力量转化为攻坚动能。团队成立之初便面临零基础、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党支部正式成立后,更是带领团队攻克首次年度检修、功率灵活性提升等多项难题,投运以来他们至今保持安全零事件纪录。
在维持良好站风的同时,该中心也以“服务暖心、队伍同心”为导向,打造服务型党支部,站长24小时在线响应需求,形成“有问题找站长,有困惑找书记”的暖心氛围。
该中心坚持基础管理,以“设备主人”“运行主人”的担当精神,筑牢安全根基。2023年,为实现南粤站东西侧通过站内开关临时跳通的特殊方案,该中心主动联合检修专家,加工出卡死开关机构的工装,确保临时线路万无一失,成功化解多个高等级电网风险。在作业安全管控上,该中心提出“关起门来都是运行的事”的理念,探索变电站作业全过程许可机制,将安全管控延伸到作业全流程,为基础管理赋能增效。
“在实战中培养人才”是该中心的人才培育理念。围绕建设运维各阶段核心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日常推行“师带徒”模式,结合年检等大型检修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让员工成长与安全生产同频共振;在技术传承上,该中心融合交直流运维经验,首创柔直出串运行等新技术;将南粤柔直培评体系推广为广东电网标准,打造技术传承“标杆基地”。(蔡仲宁 刘静 邹晨露 翁键斌 陈洁娜)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柔性直流工程项目部:基层党建引领 破解基建痛点
面对建设效率不足、技术迭代加速、合规要求趋严等挑战,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柔性直流工程项目部以“党建强基层、管理强基础、人才强技能”为实践路径,成功探索出“小团队扛大工程”的电网基建新范式。
支部建在项目上,难题解在工地中。在大湾区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建设中,该项目部联合6家参建单位、部门成立临时党支部,打造“党建+”特色实践体系。“党建+攻坚”推动项目前期手续提前68天办结,仅用1年实现土建交安,并创下世界电网行业最大尺寸钢结构吊装纪录;“党建+安全”落地,实施党员责任区网格化管理;“党建+合规”护航,确保合规手续100%办结;“党建+廉洁”兜底,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十项禁令”,实现80亿元投资“零违法”、13项过亿合同“零违纪”、50余项变更“零违规”。
该项目部从管理、技术两大维度同步发力。在管理上,强化“管设计、管方案、管人员、管现场”的“四管”机制,从源头规避风险;创新推行“即拆即回收、即投即结算、即建即增资”的“三即”机制,实现报废物资高效处置,结算周期缩短30%,资产转固效率提升60%。
在技术上,该项目部采用科技创新“五步法”,组建阶段锁定前沿方向,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攻关1项国家级、2项网级科研项目;大力推广机械化、装配式、绿色化施工,中通道等工程电气机械化率超90%;打造“在建项目一张图”智慧工地平台,对盾构、深基坑等高危场景实现数字化穿透式管控;在星汇站应用智能工厂,实现变电站智能化装配式建造;开发隧道无人盾构技术、高压电缆数字化敷设技术,打造城市电缆施工“广州样板”。
针对电网基建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该项目部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履职清单+轮岗培养”,7名青年员工成长为管理专才,3人走上项目经理岗位;实施“矩阵培养”,围绕机械化、装配式、直流、氢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培育出2名南方电网技术技能专家;累计向南方电网公司及广州供电局输出5名骨干人才,打通基建人才双向流动通道。截至目前,团队已斩获国家级个人荣誉2项、省部级个人荣誉14项、集体荣誉30余项。 (何诗华 谢子涵)
海南电网公司三亚供电局海棠供电服务中心:创新实施基层工程 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海南电网公司三亚供电局海棠供电服务中心立足“国家海岸”的区位优势,以“三基”建设培根固本,大力推行“党建+”“星标杆,心港湾”系列工程,努力当好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排头兵。
得益于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海棠湾已经发展成聚集千亿配套的“明星”湾区。为服务湾区发展,该中心全力推行“无证明办电”模式,通过政企数据共享和在线核验,实现16户“无证明”快速办电;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拓展水、电、气、网、视联动报装服务场景,累计完成51件联合报装;创新实施“临永结合”供电服务模式,为4位客户节约用电成本超200万元。
此外,该中心持续深化“社区+网格”融合服务模式,目前已建立覆盖广泛的微信服务群196个。在策略上,该中心针对星级酒店等用户“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明确服务标准、到位要求、保电配置等;全面推广“三零”“三省”服务,设置“电亮服务站”,推动“管家式”上门服务,积极将供电服务融入乡村治理体系。2024年海棠区户均停电时间达到0.1小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近年来,该中心创新实施“党建+”“星标杆,心港湾”系列工程,开展“我为自贸港建新功”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了党建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获评南方电网标杆党支部称号。
该中心主动对接太古里等重大项目,创新实施“1+N”服务团队模式,为客户提供从技术咨询到装表接电的“一条龙”服务。同时,该中心充分赋予直线经理人才推荐权,健全选育用留机制,并推行科学量化的“工分制+契约化”绩效考核模式,近五年来中心班组员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最高倍比达5倍,有效激发员工内生动力与组织活力。(王紫瑶 郭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