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进入“十四五”以来,我国持续加强“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合作,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提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开展能源电力国际合作,统筹推进境外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全力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到特高压工程的投产送电,小到智能电表的安装使用,一个个国际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有力改善当地电力基础设施和用电条件,让更多国家和地区享受到中国能源电力的发展成果。
稳步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当地时间6月19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希腊国家电网公司在雅典完成希腊克里特岛直流联网项目公司20%的股权交割,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入股希腊克里特岛直流联网项目。这项采用±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拥有335千米海底电缆、输电容量达100万千瓦的岛屿联网项目是实现希腊第一大岛屿克里特岛与欧洲大陆强联网的关键支撑,也是公司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成果。
进入“十四五”以来,公司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境外资产运营、国际产能合作、国际能源电力合作等国际业务,不断提升中国能源电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电网发展、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在距离中国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巴西东北部新能源送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正在建设。该项目是继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一期、二期项目之后,公司在海外投资建设运营的第三个特高压输电项目。工程预计于2029年建成投运,投运后可将巴西东北部和北部的清洁电能打包输送,为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等地区约1200万人口供电。
在中国的邻国巴基斯坦,由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默拉直流输电工程已安全运行4年时间。截至今年7月底,该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过540亿千瓦时,为巴基斯坦北部超过900万户家庭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围绕该工程,《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曾刊发题为《多亏了中国,巴基斯坦现在是一个电力供应充足的国家》的专题报道。
进入“十四五”以来,公司聚焦主业、好中选优,积极开拓优质项目,先后投运沙特智能电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印尼高级计量系统、巴西伊泰普水电站±600千伏直流送出改造工程第一阶段等重点项目,与南非电力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完成沙特中部—西部和中部—南部±500千伏柔性直流换流站等工程总承包合同签约,实现国网巴西控股公司股权多元化,推动公司国际业务成为央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典范。
走得稳,才能走得远。公司坚持依法合规开展境外投资,确保所有境外项目运营平稳、管理规范。截至目前,公司在1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投资和参与运营13个能源网项目,境外项目保持稳健运营、全部盈利。
以电力互联互通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公司持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网研究,稳妥开展中国—尼泊尔项目前期工作;安全稳定运行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间的跨国输电线路,促进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进一步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
当地时间2024年9月30日,中电装备公司承建的沙特智能电表项目运维管理权限正式移交沙特电力公司,标志着中电装备公司完成了为期三年的运维工作。该项目在沙特西部、南部地区9个城市部署的计量主站系统、500万只智能电表及配套设备均为中国自主研发制造,带动国产通信计量芯片等高端产品和国内产能输出超过6亿美元,实现中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首次大规模进入海外市场。
500万只智能电表进军沙特市场,靠的是中国在智能计量领域的“硬实力”。近年来,公司持续发挥在电网建设、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全产业链“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承建巴西、巴基斯坦、沙特、埃塞俄比亚等国的重点电网项目,带动中国电力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组团出海”,在服务当地能源电力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中国能源电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印尼高级智能计量系统项目实现中国技术标准、表计终端、通信模组及芯片成套方案“走出去”;德国BorWin6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项目换流站EPC工程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和直流换流阀等高端电气设备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全部按照中国标准建设,主设备100%中国制造……随着公司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电力装备受到国际客户青睐,越来越多中国标准获得国际同行认可。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应用中国电力标准685项。
为了更好融入全球能源治理,公司持续深化规则标准“软联通”,依托特高压、智能电网、柔性直流输电等先进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大电网运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创立8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技术委员会,1位专家当选IEC主席,2位专家先后担任IEC技术委员会主席,10位专家先后担任IEC技术机构秘书,累计主导发起编制电力国际标准超过320项。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拥有话语权。伴随越来越多中国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中国标准的推广应用,公司在全球能源电力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国际“朋友圈”越扩越大。今年5月19日至20日,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北京,参加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世界能源理事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威尔金森在论坛上表示,世界处于能源发展关键转折点,中国的能源发展历程正在塑造全球能源格局。
进入“十四五”以来,公司高质量举办3次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与全球同行共探能源转型发展之路。与此同时,公司深度参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世界经济论坛、IEC等国际组织和多双边机制,参加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等重要活动,在高频次、高质量的国际交流合作中传递中国声音、凝聚广泛共识,为推动全球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履行社会责任取得实效,用心用情促进民心相通
2024年8月27日,“中巴欢歌——庆祝中巴建交50周年 巴西马累乐团来华文化交流音乐会”上,巴西里约马累贫民区青少年交响乐团的17名青少年和1名指挥,与公司职工乐手们组成马累国网联合乐团,演奏一段段动人的乐曲。
自2011年起,公司在巴西开展国际业务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长期支持马累青少年交响乐团,目前已帮助约7000名巴西贫困青少年学习音乐,使他们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十几年来,该项目荣获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社会责任管理最佳实践奖”等多个奖项,成为中巴两国友好合作、民心相通的典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公司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市场化、长期化、本土化”,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一个个“小而美”、有温度的合作项目,增进项目所在地民生福祉,展现中国企业良好形象,获得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前不久,生活在埃塞俄比亚阿尔法州贝奥所村的人们终于用上了稳定电力。今年7月,由中电装备公司承建的埃塞俄比亚离网光伏电站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包括贝奥所村在内的8个偏远地区实现通电。此前,该公司承建的埃塞俄比亚离网光伏电站一期工程已获评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小而美”能源国际合作最佳实践奖。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因能源电力国际合作而改变。在位于巴西东北部北大河州的若昂卡马拉市,国网巴西CPFL公司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产品,建设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智能化供水系统,为当地约3000名居民提供了甘甜可口的纯净水;在菲律宾吉马拉斯省圣洛伦佐市,公司参与投资运营的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实施“绿色火花”项目,以竹子为原材料制作自行车,鼓励游客骑自行车游览景点,助力当地发展生态旅游业;在巴基斯坦,中电装备公司所属默拉输电公司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广泛开展植树活动,累计种植树木超5.3万棵,连续4年获巴基斯坦年度企业社会责任奖……公司在开展能源电力国际合作的同时,用心用情融入当地,切实改善民众生活,为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文化的融合也更加深入。进入“十四五”以来,公司积极促进与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社会各界的人文交流,举办“国家电网—南美”云开放日活动,并邀请拉美地区媒体记者、巴西青年外交官代表团等走进国家电网,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青年互动联结,传达中国企业与当地携手并进、民心相连的良好愿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走在开放合作共赢的道路上,公司坚定不移推动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携手更多国际同行,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记者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