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妇女峰会已拉开帷幕,关于女性发展的时代强音再次响彻世界。当我们循着这声音,将目光投向国家“西煤东运”大动脉的包神铁路神朔公司,会发现一幅更为具象的“她力量”图景正在这里生动铺展。
峰会勾勒着理想的维度,而她们,则以其日复一日的实践,定义了现实的温度与厚度。在信号楼的方寸屏幕前,在货运场的凛冽寒风中,在后勤岗位的烟火氤氲里,这群铁路女性以其非凡的专业精神与细腻的担当,将宏大的时代议题,转化为确保每一趟列车安全正点、每一张运单精准无误、每一位同事暖胃暖心的具体行动。她们的故事,是“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一论断,在基层最坚实的回声。
信号楼里的“双面巾帼”
深夜的三岔站区三岔站,万籁俱寂,仿佛整个世界都已沉沉睡去。唯有站场一角的信号楼,依旧是一片光的海洋、数据的河流。这里是列车运行的“神经中枢”,也是信号员高志琴坚守了无数个日夜的“战场”。
图为信号员正在车机联控司机
控制台上,无数光带如星河般流淌,红、绿、黄三色信号灯如同律动的音符,在她专注的眼眸中闪烁。每一次鼠标的点击,每一次指令的确认,都关乎着万吨乌金长龙的安全与秩序。她的工作,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最真实的写照。在高度集中的精神压力下,一个夜班下来,往往身心俱疲。但她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她深知,这方寸屏幕之后,连接的是国家能源大动脉的畅通,是无数家庭灯火可亲的保障。
然而,她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她主动肩负起了基层通讯员的职责。当别人在休憩时,她正伏案疾书,将信号楼里发生的感人故事、同事们的奋斗瞬间,转化为一行行充满温度的文字。“神朔铁路公司2024年度新闻宣传先进个人”这份荣誉,于她而言,重量远超其本身。这是对她“一岗双责”的最佳褒奖——她既是安全的守护者,也是故事的传播者。
“一线有太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不应该被埋没。”高志琴动情地说,“我的同事们,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人,都值得被记录,被歌颂。我愿做那双眼睛,那支笔,让更多人看到铁路一线最真实、最动人的风景。”
货运场上的“刚柔卫士”
货运,是铁路效益的源泉,也是安全压力最为集中的前沿。在这里,三岔站区的女货运员们,用女性的细腻与男性的刚毅,共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冬天的三岔站装车点,寒风如刀,呵气成霜。女外勤货运员们的身影,活跃在一列列巨大的C80货车之间。她们的工作,是一场对体力、毅力和责任心的极致考验。
图为外勤货运员正在测量煤温
杜绝超偏载,她们是“行走的天平”,她们的双眼,是精度最高的“扫描仪”,通过丰富的经验判断装载是否存在隐患;她们的脚步,丈量着每一节车厢,确保货物均衡稳固。严控煤温,她们是“安全的哨兵”,手持测温仪,深入煤场检测温度,防止煤炭自燃引发事故,这份警觉关乎整条线路的平安。盯控喷洒,她是“环保的卫士”,无论是抑制煤粉飞扬的抑尘剂,还是防止煤炭冻结的防冻液,她们都严格盯控喷洒质量和覆盖程度,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标准。她们的工装上沾满了煤粉,睫毛上结起了霜花,但那份对安全的执着,却让她们在苍茫的站场上,站成了一道最动人的风景。
与室外凛冽的“动”形成鲜明对比,室内内勤货运员的“静”,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战场。提报运单,她们精准高效;填写台账,她们一丝不苟;与货主联系,她们耐心周到。“您好,您的运单已审核完毕。”“请放心,车辆已准时发出。”——这些简单的话语,她们每天要重复十几遍,但每一次都充满真诚。
后勤堡垒的“错峰守护者”
一个充满战斗力的集体,离不开一个温暖、稳固的大后方。在三岔站区,后勤岗位的女职工们,用“错峰”的付出,默默守护着每一位一线将士的胃与梦。
清晨四五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三岔站区韩家楼站食堂的灯光,已然划破了深夜的寂静。为了保障“天窗点”(清晨6点开始)作业人员能吃上热乎、可口的早餐,食堂的阿姨们早已开始了忙碌。
图为后勤人员正在准备午餐
和面、调馅、熬粥、蒸馒头……她们的身影在蒸汽氤氲的操作间里穿梭,动作麻利而默契。更让人动容的是那份“心有灵犀”的关怀。食堂微信群里,“调车组外出作业,麻烦留份饭”的消息,总能得到阿姨们秒回的“收到”。打饭时,她们笑容可掬,但算起账来却分毫不差,这份“精明”的背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漫长工作磨砺出的认真与负责。她们用最质朴的方式,温暖着每一个早出晚归的神朔人的胃和心。
同样在人们沉睡之时,另一群身影也已悄然上岗。保洁阿姨们,总是在职工们起床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楼道、洗漱间等公共区域的基础保洁工作。当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出房门,迎接我们的是锃亮的地面、洁净的洗手池和清空的垃圾桶。她们仿佛拥有魔法,在无声无息中,将一夜的尘埃与杂乱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们的工作远不止于此。白天,她们还要进行细致的巡回保洁,擦拭楼梯扶手、清理卫生死角、处理突发污渍……她们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的工作时间与职工们的作息时间错开,只为提供一个始终如一的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她们是车站的“美容师”,更是宁静与整洁的守护者,用默默的付出,营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她们在平凡的角落里,竭尽全力地绽放,这份光芒,或许微弱,却足以照亮每一个奋斗者的归途。
峰会的价值在于擘画未来、凝聚共识,而真正的进步,最终要由无数个体在平凡岗位上的价值创造来衡量。当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亮起,神朔公司三岔站区的这些女性,正以另一种方式参与着这场全球对话。
她们的讲台,是确保安全的操作台;她们的论文,是分毫不差的货运单;她们的发言,是凌晨厨房里锅碗瓢盆奏响的协奏曲。她们或许从未被纳入峰会的参会名册,但她们用汗水与智慧写就的“基层报告”,同样厚重,同样闪光。
这,正是“她力量”最深刻的体现——不必立于舞台中央,其光芒已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无需响亮的宣言,其贡献已被时代深深铭记。她们在各自轨道上运行的轨迹,共同描绘出中国女性奋进者的真实群像,熠熠生辉,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