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绿于建,风动世界

2025-10-22

当地时间10月15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第八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庄严投票通过了新的二十年战略愿景与四年规划,世界自然保护进程进入了新阶段。

在大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国际边会会场(IUCN WCC),《中国企业支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全球示范案例》报告正式公布,缓缓翻开这份报告内容,一个来自中国西南部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连绵山脉间的绿色故事,赢得了与会各国专家的赞叹与共鸣。

图为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案例发布现场

“国华投资的融绿于建生态修复案例,能与另外15个中国项目作为‘两山’理论中国智慧的缩影共同亮相世界自然保护大会。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宣言:在绿色能源开发的宏伟蓝图中,中国企业正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谐哲学,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独特的‘东方答案’。”国华投资保障中心系统文化传媒部二级主管黄珊珊说。

故事,要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永福县的西侧山脉与湖南省衡阳衡东县的衡山余脉讲起。

这里,是风的故乡。长年不断的山风,是驱动清洁能源的宝贵资源。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的“新能源专业化单位”和“氢能产业核心孵化平台”,国华投资的工程师们早已将目光锁定在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然而,祖国西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雨水在这里成了风电场是否能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图为国华投资广西登云山风电场员工检查复绿情况

在喀斯特地貌的桎梏下,山体虽高,但土壤层却异常瘠薄,土质松散,保水保肥能力极差。“形象地说,就像给一块巨大的石头铺上了一层薄薄的毯子。”一位参与项目评估的地质专家解释道,“一场暴雨下来,雨水无法下渗,就会带着这层‘毯子’一起滑走。”

一个尖锐的矛盾摆在了国华投资面前:如何高效建设清洁能源,还能不以牺牲眼前的绿水青山为代价?

传统的“先建后治”模式,早已被证明是一条治标不治本的旧路。答案,最终在一个名为“NbS”(Nature-based Solution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国际前沿理念中找到了方向。

NbS的核心,并非用人类的工程技术去对抗自然,而是巧妙地“师法自然”,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力量来应对环境挑战。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国华投资创造性地将其本土化,凝练为一个更富诗意的理念——“融绿于建”。

“‘融绿于建’,就是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像血液一样融入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胞中去,从‘被动修复’转向‘主动重构’。”在Nbs案例演示现场,国华投资品牌文化专员秦子瀚这样阐释。

图为国华投资员工在讲解“融绿于建”社会责任方案

2023年,一场“生态重构行动”在风电场建设之前,便已悄然拉开序幕。这不再是工程师的独角戏,而是一场由环境保护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多兵种联合作战”。

摒弃了冷冰冰的混凝土,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充满生命力的“生态处方”。

针对易冲刷的坡面,建设者们采用了一种名为“微生物喷剂”的特殊材料。通过喷播复合微生物菌剂,激活并加速了自然界中土壤形成的原始过程。这些微生物扮演了“生态先锋”的角色,它们分解岩石、固氮固碳、形成“生物结皮”,从根本上恢复了土壤生成、养分循环和水分保持这三项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图为国华投资广西登云山风电场新长出的绿草

“你看这坡上长出的小草,叫‘狗牙根’,是我们的本土植物!”土建专责刘雨澄指着一片刚刚返青的边坡,脸上满是自豪。原来,在植物的选择上,团队也下足了功夫。他们放弃了生长快但根系浅的外来物种,而是精心挑选了十几种根系发达、耐贫瘠、抗冲刷的本地原生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些“土著居民”最适应本地的水土气候,能与周围环境迅速融为一体,构建起一个可持续的植物群落。

从一张蓝图到满目青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由于对本地土壤酸碱度把握不准,第一批播撒的草籽出苗率并不理想。团队连夜召开技术会,重新调整基质配方,增加有机肥含量,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最佳方案。“那段时间,我们天天守在山坡上,看草长得怎么样,比看自己的孩子还紧张。”刘雨澄笑着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国华投资在西南深山中的这次坚守,很快便通过一个特殊的渠道,走入了国际视野。

这就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等机构共同发起的“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加速计划。该计划旨在挖掘和推广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佳实践。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征集到数百家企业的2351项行动。

国华投资的“融绿于建”案例,以其前瞻性的理念、系统性的方法和显著的成效,在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被专家评审团一致认为是“将NbS理念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的典范”。当国华投资的故事通过大屏幕展现在世界面前,与会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创新实践,更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面对发展与保护这一全球性难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担当。

图为外国友人阅读国华投资生态环保案例

“这个案例非常具有启发性,”一位来自欧洲的能源专家在会后交流时表示,“它证明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完全可以成为生态保护的盟友,而非对立面。这种‘将生态成本前置为生态投资’的模式,为全球同行业者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

这份认可,背后是中国日益坚定的绿色发展决心。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倡议,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国华投资的故事,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生态治理版图上,用责任与智慧镌刻下的一个深刻注脚。它告诉世界,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对西方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如今,在国华投资湖南分公司康宁风电场,曾经裸露的黄土坡早已被茵茵绿草和烂漫山花所覆盖,巨大的风车迎风转动,将山间的风转化为万家灯火,而它的脚下,一个更健康、更具韧性的生态系统正在悄然生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