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全球工程大会-清洁能源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承办,围绕“工程创新驱动零碳未来”主题,汇聚了中外院士、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工程应用,为加速全球能源转型与产业低碳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梅主持会议。
陈梅主持论坛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谢胡出席论坛并作题为《工程、创新与国际合作:共促清洁能源发展》的主旨演讲。他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清洁能源工程创新与国际合作正处于科学设计与人文关怀的交汇点,亟需大胆的工程解决方案,为全人类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谢胡强调,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将携手全球工程组织,推动政府与产业深度协同,支持以科学与创新为基础的政策设计,共同实现更加清洁、公平与可负担的可持续能源未来。
谢胡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在题为《科技创新引领能源绿色发展》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他介绍了我国在煤电灵活低碳利用、新能源规模化开发、能源环保材料智能研发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强调科技创新是能源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高翔院士表示,应以产学研协同和国际合作为抓手,构建引领未来能源革命的新型创新体系。
高翔作报告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研究教授塔里克·杜拉尼作题为《清洁能源与工程创新在推动可持续净零碳未来中的作用》的演讲。他指出,实现“净零”目标离不开工程创新与全球合作的深度融合,清洁能源技术的突破应与政策创新、社会公平并行推进。杜拉尼教授通过全球多个成功案例,展示了清洁能源创新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提供社会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呼吁全球工程界携手共建普惠、公平、共享的净零碳未来。
塔里克·杜拉尼作报告
国家能源集团环保专业首席科学家、低碳智能燃煤发电与超净排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朱法华作题为《电力碳中和路径与展望》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实现社会碳中和的关键在于电力碳中和,因为“电”是最清洁、最高效的能源载体。他认为,中国应坚持“多元发展”路径:在大力发展风光资源的同时,加快核电布局、优化水电开发、提升储能能力,并持续推进煤电低碳化。
朱法华作报告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君作题为《光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发用电时空分布不均、电网消纳受限及安全经济性问题日益突出。应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光储协同发展与系统智能化升级。徐君认为,光储平价时代即将到来,创新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双碳”目标既是挑战,更是推动能源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
徐君作报告
论坛还组织了圆桌对话,由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长聘教授严正主持。菲律宾技术理事会主席弗雷德·蒙萨达,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安妮亚·洛佩兹,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毕天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理事长陆朝阳,围绕“工程创新驱动零碳未来”主题,就工业电气化转型、智能电力系统、量子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工程人才教育等议题展开了探讨和交流。
严正主持圆桌对话
参加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的部分嘉宾和代表,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符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原秘书长李若梅,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副秘书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原副秘书长陈小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建军,以及来自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参加论坛。
与会嘉宾合影
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以“工程塑造绿色未来”为主题,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和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大会开幕式于10月13日举行,中外政府官员、工程组织代表、科技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等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