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全国能源行业无人机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与能源行业无人机创新应用成果评选在陕西省华阴市闭幕。来自19家单位的74支代表队、147名选手同台竞技。国家电投集团6支代表队12人参赛,中国电力吴淼获个人一等奖,黄河公司张小宁获个人三等奖,黄河公司张小宁、孙杰及江西公司刘志毅、胡博超团队获团体三等奖,国家电投集团获优秀组织奖。
竞赛期间发布了2025年能源行业无人机创新应用成果评选结果,国家电投集团江西公司高新分公司《基于无人机的风机叶片智能巡检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荣获成果发布一等奖,并作为获奖代表在闭幕式上作交流发言;北京公司内蒙古新能源公司《“天巡一号”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河北公司企管公司《无人机在光伏场站发电组件热斑智能检测领域中的实践应用》荣获成果发布二等奖。
无人机竞赛个人一等奖
中国电力 吴淼
吴淼,中国电力平圩发电集控运行值长。2007年入职以来,十余载深耕一线,潜心钻研集控运行核心技能,用科学思维优化调度管理,高效统筹带领团队精准协作。工作之余,他拓展技能边界,2019年起钻研无人机操作,从对照说明书练习基础飞行动作,到克服信号丢失、设备损坏等难题,逐步成长为无人机操作“达人”,以实绩诠释电力人“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追求。
无人机创新应用成果一等奖
江西公司高新分公司
基于无人机的风机叶片智能巡检
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无人机的风机叶片智能巡检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创新提出无人机智能巡检方案,以避障导航、数据采集、隐患识别、运维管理四大模块为核心协同运作,实现了“技术突破”与“效率革命”的双重价值,有效破解了传统巡检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为高山风电巡检痛点解决提供了新路径。同时,项目团队充分发挥算法技术优势,创新引入迁移学习理念,并结合小样本训练技术,构建了适配数据稀缺场景的模型训练体系,为同类技术在数据稀缺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复用的实践经验。
无人机创新应用成果二等奖
北京公司内蒙古新能源公司
“天巡一号”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
“天巡一号”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以“无人机+智能机库+边云协同平台”为核心构建一体化运维体系。其搭载多模态高精度传感器与AI算法模块,融合厘米级北斗定位及动态抗干扰技术,可实现光伏、电力多场景全域数据采集分析,精准识别30余类病害并实时预警,破解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风险高、诊断滞后痛点。在200兆瓦山区光伏电站,该系统日均巡检5平方公里,效率达人工30倍,巡检周期从3个月缩至4天;同时降低安全事故率90%以上、人力成本70%,年均运维支出省35%,以“效率-安全-效益”突破,为新能源与电力行业智能化运维树标杆。
无人机创新应用成果二等奖
河北公司企管公司
无人机在光伏场站发电组件热斑
智能检测领域中的实践应用
无人机在光伏场站发电组件热斑智能检测领域中的实践应用项目构建了以无人机为载体的智能检测管理系统,通过无人机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对光伏场站现场进行影像数据采集,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完成热斑缺陷智能诊断,结合厘米级北斗定位系统实现故障位置精准定位,解决了传统巡检的难点痛点,实现了巡检效率提升15倍、检测周期由30天缩短至2天、单次成本降低70%的显著效果,为行业智能化运维树立了新标杆。
无人机竞赛个人三等奖
黄河公司 张小宁
张小宁,黄河公司电力技术公司李家峡观测班副班长。长期扎根电站一线,主要负责大坝安全监测、无人机测量技术运用等工作,能够敏锐识别设备运行状态及隐患,并为地质灾害指挥提供详尽逼真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持,有效保障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他创新提出“班组SSS+”自主管理方法,将无人机科技成果转化成班组安全管理的可视化工具,提高了班组作业风险管控能力,为智慧化电站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无人机竞赛团体三等奖
黄河公司 张小宁 孙杰
黄河公司张小宁、孙杰二人长期扎根大坝安全监测一线,熟练利用无人机测量技术,快速、精确、直观地掌握观测区域的设备运行状态。备赛期间,二人针对竞赛项目集中训练操作技能,磨合提升协作默契。在竞赛中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沉稳的临场发挥,高效完成无人机“8”字飞行、障碍飞行、光伏巡检、风机巡检以及团体协作“液态物资协同运输”项目,展现出国家电投人专业过硬、勇于争先的良好风貌。
无人机竞赛团体三等奖
江西公司 刘志毅 胡博超
江西公司刘志毅、胡博超从备赛之初便树立了“精益求精、全力以赴”的目标,提前三个月启动备赛工作,白天扎根训练场地打磨技术,夜晚则结合训练数据复盘总结、优化方案,通过“实战化演练+复盘优化”的模式,不断提升突发状况下的决策效率与操作稳定性。最终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默契团队协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竞赛内容,用汗水与坚持诠释着国家电投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无人机操纵员在国家电投集团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新能源场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创新。为确保本次技能竞赛和创新成果展示,国家电投集团群团部指导人才院和中国电力做好赛务组织协调,中国电力对标竞赛大纲和设备要求,一比一复刻竞赛实景环境,配备M300RTK、Mavic 3T、H20T镜头及电子桩等全套竞赛指定设备,对集训选手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封闭式、高强度、精细化训练,为选手在最终决赛中稳定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才院会同专业部门对集团无人机创新成果进行摸排,遴选典型场景、典型成果组织申报,充分展现了国家电投集团在无人机技术应用创新方面的丰硕成果。
此次无人机领域竞赛与创新成果的双丰收,是国家电投集团深入推进“均衡增长战略”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又一重要体现。集团将持续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搭建技能交流平台,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优秀人才,助力国家电投集团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