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新型电力系统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装备发展论坛在河北崇礼成功举办。论坛由中电联(北京)电力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传感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中国水电质协检验检测认证分会等单位协办。
作为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会议聚焦“智能传感及检测技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核心主题,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交流平台,为电力行业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综合处处长吕忠出席论坛并致辞,中电联副秘书长沈维春主持论坛。
杨昆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时期,在这重要历史进程中,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神经末梢”和“感知中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他强调,持续推动智能传感及检测技术高质量发展,一要坚持创新驱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二要推动标准先行,构建统一技术体系,三要深化应用示范,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四要注重人才培养,夯实行业发展根基。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汇聚行业智慧,分享最新成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应用。
吕忠代表国家能源局安全司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从能源安全监管角度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聚焦维护电力系统安全核心目标,坚持自主创新;二是推动成果转化,以论坛发布成果为契机,促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主战场”;三是强化协同联动“聚合力”,以中电联检验检测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和标准验证实验室建设为载体,形成“技术共研、标准共建、风险共防”格局。
主旨报告环节,行业专家围绕电力智能传感与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展开深度交流。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郭源生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化发展和检验检测技术创新》作专题报告,报告中对比了中外传感产业及传感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传感技术在检测领域的创新应用,强调了应用场景描述分析的重要性;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传感研究所副所长鞠登峰围绕《电力智能传感技术发展与标准化思考》作专题报告,提出构建面向“数字孪生电网”的标准体系及“电规级”可靠性测试标准,聚焦“感存算”一体化等方向,推进标准国际化,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品控中心副主任张福增介绍了南网科研院全国首个新型电力系统数字装备领域国家级质检中心筹建情况,提出加快推动数字电力设备投入应用,打造设备认证标准体系,支撑产业升级。
专题报告交流环节,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耿佳琪博士作题为《量子传感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应用、挑战与前景》的专题报告,提出量子传感技术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亟需突破关键器件性能提升及工程化产品成本控制难题,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南方电网传感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继光在《电力智能传感技术产品化与产品产业化实践》专题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传感技术产品化,坚持传感产品产业化,服务物理电网数字化;国网山西超高压输电公司副总经理董彦武在《“无人机+智能传感”在电网智能运检应用实践》专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无人机+智能传感”在电网输电、变电、配电领域形成的智能巡视、智能检测、辅助检修、辅助应急的全方位应用体系。
成果发布环节,中电联(北京)电力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发布了《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智能传感与检验检测新技术、新装备及典型应用案例》《中国电力工程建设检验检测年度发展报告2025》两大成果,倡议加强先进经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引领、场景驱动作用,为推动电力行业智能传感及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电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设备制造企业的代表近180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