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能到碳效,浙江绿色发展升级

2025-09-17

  浙江宁波君灵模具技术有限公司是宁波北仑区灵峰现代产业园内一家科创类模具生产企业。由于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企业不仅生意遍布全国各地,还将市场拓展至日本、美国和印度。


  “虽然我们现在的出口订单没有碳足迹方面的要求,但我还是找电力社区经理提前了解了绿电绿证交易相关政策,为以后拓展欧洲市场做好准备。”君灵公司技术副总工程师崔龙说。


  近几年,咨询绿证绿电交易相关手续的企业变多了。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是北仑区第一家购买绿电的企业。“2020年年底,这家企业通过浙江电力交易中心购买了1400万千瓦时绿电。”宁波北仑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张立介绍,“不少上市公司出于市场准入或者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需求,越来越重视购买绿电绿证或开展碳减排相关工作。灵峰现代产业园里,一些企业已开展碳管理相关工作。”


  和灵峰现代产业园渐进式推进碳减排工作不同,今年4月开始招商的江北区金山智造园从建园之初就是江北区政府试水“零碳园区”建设的样板。区政府与当地供电公司共同在园区内部署了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压缩空气集中供气站、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储能站、超充站等节能减碳相关设施。


  宁波是工业大市,有大大小小产业园200余个,规模以上企业上万家,工业用电量占比达70%,在浙江省各地市中排名第一。近年来,宁波市政府以产业园为单元向企业推广节能降碳举措。目前,宁波供电公司配合政府,已与11个产业园达成合作意向,海曙区合一生活园区、慈溪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园区的绿色低碳智慧化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在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杭州,杭州市绿证绿电碳业务服务中心成为外向型企业咨询碳减排相关业务近期常去的地方。该中心今年4月开始试运行,是一家由杭州市发展改革委授权指导、杭州供电公司组建的公益性机构,主要为企业提供绿证、绿电和碳业务相关政策咨询。


  “目前来咨询的大部分是发电企业等国家有明确控排要求的行业企业,还有一些对欧盟出口产品的企业,他们的客户会有碳足迹方面的要求。”国网(杭州)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能效事业部专职李卓然介绍。


  “经过多年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了自身发展和节能减碳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开展节能技改等提升能效的工作,企业也开始把目光转向减碳。”杭州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处三级主任科员周子杰说,2024年,杭州市绿电交易电量已超22亿千瓦时,绿证交易达628万张,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至0.23吨标准煤/万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2024年,浙江民营经济总量达到6.1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4%,贡献了全省80%以上的进出口、90%以上的企业数量。外向型出口民营企业对绿色能源消费需求迫切。2024年,全国交易绿证4.46亿张,其中浙江绿证购买量7622万张,居各省份首位。但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工商业企业中仅12%具备碳核算能力,企业碳管理市场需求量很大。


  202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全面部署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建设任务。今年1月,浙江出台《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进一步明确浙江省碳排放双控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并大力推进碳计量、碳足迹等基础性碳核算工作。


  国网浙江电力发展部碳业务处处长赵扉告诉记者:“用能需求在增加,碳排放却要求稳中有降,这给浙江的碳减排工作带来挑战。目前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正逐步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治理体系,包括制度机制、技术标准、市场规则等。国网浙江电力配合政府相关工作,已开始探索电碳服务体系建设。杭州市绿证绿电碳业务服务中心就是国网浙江电力构建的碳服务体系中服务政府碳减排工作的落地实践。”


  在长期生产运营过程中,电网企业积累了大量一手电力数据,并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建立起广泛联系和合作,可聚合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减碳的最大合力。


  “能源大数据中心汇集了浙江省300多家发电企业、3万多家用能企业的用电、水、煤、气数据以及‘双碳’方面数据930亿条。杭州市绿证绿电碳业务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咨询时所用的能耗、碳排放相关数据也来自能源大数据中心。”国网浙江电力信息通信分公司四级职员何东说,“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及能源使用结构对碳减排的影响,让‘双控’工作更透明,政府决策更精准。”


  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绿色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湖州供电公司研发的数字化产品工业碳效码逐步推广至全省,为4.9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碳排放水平和碳利用效率赋码,累计助力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万吨;衢州供电公司配合政府建立覆盖工业、农业、交通等7个领域的214.75万个碳账户,发布了工业、建筑等6个领域碳核算地方标准;永康市的五金企业精准用能数字化平台开展企业用能数据采集与监测,生成碳治理决策报告,为供电员工开展“一站式”减碳服务提供支撑;在台州,“绿电-碳资产-绿电衍生品”协同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参与绿证交易,带动今年上半年外贸订单数量同比增长15%……


  借助浙江数字经济的领先优势,电网企业与政府密切合作,共同开展碳排放治理。


  国网浙江电力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共建全国首个行业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获批省绿色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签订协议,开展“生态+电碳”合作;建立分布式绿电交易模式,浙江109家分布式聚合商2024年共促成绿电交易电量超23亿千瓦时;推动金融机构开发碳金融产品,协助政府为节能减碳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运营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目前该中心累计促成绿色技术交易超2085笔,交易额达54.39亿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