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前疃村,交直流混联微电网系统根据光伏发电并网功率曲线变化,柔性调节多台变压器负载;实验室里,科研骨干在“去行政化”新机制下,全力攻克高压电缆烧蚀缺陷检测难题……这一幕幕创新图景,是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大力推进科技改革的生动写照。
从组织重塑到生态构建,从技术攻坚到人才培育,国网北京电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锚定科技创新跨越式进步目标,通过一系列实招硬招,汇聚创新合力,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支撑电网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机制革新 优化组织模式
近期,国网北京电力科技专业人员围绕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场景应用、实验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十五五”北京电网科技规划编制工作。该公司立足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优势,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构建科技规划“11155”工作组织体系,超前布局新型电力系统2030重大科研攻关方向,细化9个方面13项任务,以科技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量子技术、具身智能等前沿赛道抢占先机。
国网北京电力于2024年8月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科技创新跨越式进步奋斗目标,集中部署5大行动12条重点举措,着力构建科技统筹、专业牵头、基层攻关的协同科研格局,一体推进重大项目策划、关键技术攻关、转化推广应用等工作见行见效。
“要让科研人员从‘被推动’变成‘主动冲’,首先得打通思想与机制的堵点。”在北京电科院调研现场,国网北京电力主要负责同志与一线科研人员一对一交谈,内容涉及技术瓶颈、职业困惑、机制痛点。这场调研不仅确定了北京电科院突出科研属性与技术责任、优化技术支撑与检验检测的改革定位,更让科研人员真切感受到科技改革顶层设计的温度。
国网北京电力调整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召集41名内外部专家组建学术委员会,明确审议建议、决策支撑等5类职责,让科研方向精准对接电网发展痛点;将科技创新纳入党建工作绩效考核,参与国家电网三级学科体系建设,统筹任务制、项目制、绿通制立项模式,优化选题、验收、转化全流程管理,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全力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体系重构 激活科研动力
走进改革后的北京电科院,机构调整的“减法”与“加法”同步显现:压减1个职能部门,扩容3大业务机构,将专职科研人员占比从20%提高至50%;设立技术总师、专业总工、技术主任工程师3个岗位层级和5级科研职级序列,打破了“行政主导”的藩篱。
省级电科院作为电网企业重要的科技创新阵地,其优化建设对于提升整体科研实力至关重要。国网北京电力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改革工作部署,启动北京电科院改革,优化调整机构与人员配置,建设优势、重点与传统相结合的“4+7+N”学科体系,实现设备状态智能诊断等4大优势特色学科纳入公司学科布局,建设技术监督实验室集群,从源头解决科技研发力量分散、科研人员时间投入不足等问题,让科创工作回归科研初心、聚焦主责主业。
“以前做科研,要在行政流程上花费不少精力,‘去行政化’后,90%的时间能扑在技术上研究。”北京电科院科研骨干潘泽华说。他所在的电缆技术研究所是此次改革中剥离非核心业务后组建的六大前沿研究所之一。如今,在重大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双层科研模式下,电缆技术研究所全力攻坚地下电缆智能运维,参与研发的500千伏交流电缆料及电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省级电科院改革为突破口,国网北京电力一步步纵深推进科技改革——在26家单位成立数字化科技中心,优化“1+N”实验室布局,聚焦13类55项核心技术攻关,落实重大项目总师制、任务制,以揭榜挂帅、赛马比拼等方式把舞台交给实干者。
“重点项目任务制,总师挂帅,这种竞争机制激励我们必须啃下‘硬骨头’。”在高压电缆数据挖掘与智能诊断关键技术攻关中,国网北京电缆公司青年总师马宪伟带领科技攻关团队,探索开发高压电缆多场景感知及低功耗器件、轻量化便携式状态监测装备。
更具突破性的是考核与奖励机制的双重激励:国网北京电力提高科技创新考核权重,实行科研单位“一企一策”清单式考评,把科技创新贡献直接纳入“一票晋级”事项;设立专项奖励,覆盖范围从科技成果扩展至科技创新全环节,充分激活科技创新源动力。
生态协同 共育创新沃土
6月27日,国网北京电力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合作协议,双方围绕电网分区交交柔性互联技术、输变电设备全自主可控技术、量子技术等方向,共建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国网北京电力不断强化政企、校企、院企、企企资源环建设,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体系,努力实现创新要素共享、创新成果共育、创新成效共赢。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国网北京电力以高端人才引领、电力工匠塑造、青年人才托举三大工程为抓手,坚持在改革创新上寻求突破,通过外派科研人才联合培养,构建“青苗、青托、青科”三级体系,开展京电科技大讲堂活动等,完善科技人才梯队建设,为科技人才搭建起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
正在中国电科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学习的平谷供电公司输电运维班专工见世博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联合培养模式不仅让一线科技工作者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到高等级科研平台在资源、视野、课题上的巨大优势,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前沿算法与实际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重要。他将把所学的先进技术应用在生产一线,助力智能安防业务水平持续提升。
改革点燃科技创新引擎。年初以来,国网北京电力牵头的“电算协同”国家级科技项目获批;发布的带电作业、应急处理等4大电力场景入选北京市首批具身智能标杆典型场景;牵头编制的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立项1项、发布1项;牵头编制的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电缆专业白皮书获批发布,科技创新质效显著提升。
据了解,国网北京电力将持续完善创新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打造人才高地,全力推动科技改革走深走实,更有力支撑首都电网高质量发展。(景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