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随买随用”灵活支撑夏峰

2025-09-12

  9月11日,在“2025电力市场秋季论坛”上,记者了解到,我们用的电每3千瓦时里面就有2千瓦时是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形成的。这不仅展现了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就,还是当下电力交易助力迎峰度夏的直观体现。


  9月1日,记者从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了解到,今年夏天,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用电负荷6次创新高,6个区域电网18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累计81次创新高,其中经营区最大负荷达12.35亿千瓦,同比增加5500万千瓦。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货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活跃,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迎峰度夏期间,公司经营区省间现货最大互济电力1432万千瓦,精准支援20余个省份用电,以市场化手段破解能源逆向分布、局部平衡紧张的难题。


  在现货市场中,用电大省浙江购买需求旺盛。6月14日以来,浙江省用电负荷保持高位运行,有74天突破1亿千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专责王倩莹负责在市场上“买电”。8月19日,王倩莹收到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用电分析报告,预测20日浙江晚间高峰时段供电趋紧,随即综合开展日前、日内现货交易。当日,浙江在省间现货市场最大交易电力为544万千瓦,省间现货购买电量为8762.45万千瓦时,占全国当日省间现货交易电量的63%。


  “如同菜价会根据供需关系调整一样,在省间现货市场里,电价也随供需变化。特别是在日内现货市场,电厂实时竞价,用户按需下单,随买随用,可灵活满足短时电力互济需求,应对用电负荷高峰。”王倩莹说。


  “我国资源、负荷呈逆向分布,要实现电力电量平衡及清洁能源消纳,客观上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动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供需所副所长尤培培说。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后,我国电力市场逐步形成了“中长期为基础,现货余缺互济,应急调度救急”的保障体系。“电力中长期交易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现货交易则是反映电力供需变化的‘指南针’,具备价格发现等市场功能,能在关键时刻缓解电网压力,推动电力资源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敦楠说。


  当前,现货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加快铺开,山西、山东等7个省级现货市场正式运行,省间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运行,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更加顺畅地得到优化配置。其中,省间现货市场已有6000余家发电主体参与交易,累计成交电量超1100亿千瓦时。


  今夏,通过省间现货交易,青海的清洁电能为江苏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山西的火电“搭车”支援湖北高峰时段用电,实现“哪里需要电,电往哪里去”。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数据显示,6月以来,省间现货市场累计成交电量81.26亿千瓦时,最大成交电力1432万千瓦。分类型看,火电成交电量47.90亿千瓦时,占比58.95%;可再生能源成交电量33.36亿千瓦时,占比41.05%。分地区看,湖北、四川、宁夏等省份作为主要卖方,成交电量占卖方总成交电量的48.66%;浙江、上海、四川等省份作为主要买方,成交电量占买方总成交电量的67.78%。


  “能涨能跌的价格机制是现货市场的核心生命力。”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王德林认为,这种机制引导供需两侧协同优化,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在电源侧,现货市场传递价格信号,激励机组加强运维保障,实现稳发满发。8月22日,山东省用电负荷今夏第8次创新高,达1.3021亿千瓦。当天,山东省内现货市场实时出清最高电价每千瓦时0.654元,激励电厂优化生产组织。山东电网直调火电顶峰出力6453万千瓦,60万千瓦以上机组非停率和受阻率实现“双零”。


  今夏供需紧张时段,省间现货成交均价升至0.77元每千瓦时,较省间中长期交易均价高105%,激励了火电机组顶峰发电。


  电力市场以价格为“指挥棒”,引导高效清洁机组深度参与系统调节,挖掘新能源电量消纳潜能。7月11日,依托“沙戈荒”大基地配套电源短期平衡市场,新能源大发期间,庆东直流配套火电为新能源发电腾出871万千瓦时消纳空间;新能源出力不足时,配套火电和西北主网电源顶峰发电112万千瓦时,保障跨区直流稳定外送,为全国电力保供提供了可靠支持。


  “‘沙戈荒’短期市场相当于把火、风、光、储相关企业放在一个‘超市’里,各类发电企业根据价格信号买卖电量,‘超市’作为整体参与电网调度,对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对外降低了电网运行风险。”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计划与市场处专责李清涛介绍。5月22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在庆东直流送端启动“沙戈荒”短期市场模拟试运行,已组织开展庆东、中衡直流配套电源市场交易,充分释放火电与新能源发电的互补互济潜力,支持全国保供大局。


  在用户侧,工商业用户根据价格信号,主动优化用电曲线,削峰填谷。辽宁海城市中昊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镁质耐火材料生产企业,电力需求大,对用电价格较为敏感。3月1日,辽宁省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该企业与售电公司通过现货市场签订分时段“套餐”,按照电价峰谷时段,将80%的负荷由夜晚调整至白天,压降了用电成本。3月以来,鞍山、营口100万千瓦高耗能负荷根据市场价格,主动从晚尖峰转移至上午光伏大发的低电价时段,既降低企业成本,又促进了新能源电量消纳。


  从省内平衡到跨区互济,从火电稳供到绿电消纳,市场机制深度融入电力保供全局。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跨经营区现货交易迎来突破。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建设,更多新型主体参与到现货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将为更优配置、更高水平的电力供应提供解决方案。(记者 张献方 通讯员 董时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