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犹酣!百万机组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2025-09-03

  奔腾的长江在此收束,浩荡的江潮撞击千年渡口,激荡出江苏江阴的澎湃生机。这里是中华游圣徐霞客的故里,曾以三十四年光阴丈量五万公里山河,以日行百里的草鞋踏出烛照后世的地理黎明

  三百年后,同样的探索之魂在江阴这片土地激荡,中国能建江苏院的能源工程建设者们,传承探人所未知,达人所未达的霞客精神,书写属于他们的现代化工程传奇。

  江苏院刚于2023年在江阴交出一份靓丽的世界级工程答卷——“凤城~梅里长江大跨越385米的凌云之姿横空出世,两座世界最高的输电铁塔如巨人般隔江相峙用银线编织出跨越天堑的能源动脉!奋进脚步已在江阴续写新篇——江苏院成功中标江阴利港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发电主体工程及附属生产工程EPC总承包。建设者们正以霞客速度冲刺2025年底投产目标,这座总装机600万千瓦的电厂不仅将成为江苏省最大容量电厂,更在长江之滨掀起一场技术突破与建设效率的双重风暴,让中国能建的速度与激情在这片热土上持续奔腾!

  第一幕- 案牍星驰破晓关

  “一举夺魁!”——这声赞誉,是对技术掌门葛小丰电脑里十五版江阴利港项目迭代方案最有力的加冕。这位统领过多个百万机组设计的技术控,以“落笔即精品,出手即巅峰”的极致严谨,数度将自己牵头完成的总平和主厂房布置方案推倒重来。热力系统每提升0.1%效率,机组三十年寿命就能多减碳40万吨,我们必须再降煤耗”!请各工艺专业再做进一步优化,我们要做就做到世界先进水平!他在深夜的技术研讨会上,用激光笔指着屏幕说道。自华能巢湖、华电句容的荣光之后,一场百万机组的技术革新浪潮,再次在这位行业领军人物的笔尖奔涌而起。

  “这不是普通的工程协作,而是一场‘资源会战’!设计采购一体化就是利港项目的‘中央指挥部’——我们必须用‘战场级响应’打掉进度停滞点,让图纸、订单、施工三路纵队同步冲锋,实现庞杂资源的‘秒级衔接’,破除‘进度死结’!”设计采购总指挥吴怡卫目光灼灼,与身旁的设计经理黄慧、设计副经理陈燕、采购经理陈海良立下军令状。最终,设计团队通过172项关键设备的精准选型匹配设计参数、1075册施工图的动态协同编制、28次关键技术方案的联合推演,用超前介入和交叉作业,从设计端为项目抢出30天黄金工期!

  “搞定了!”汽机主设唐汉杰拍案而起,指尖飞速调整抽汽管道应力曲线,三维模型瞬间切换至第七版优化方案。“电缆敷设难度高点就高点!”电气主设陈海锋果断回应。身后,锅炉“金刚”邵亮与总图“女诸葛”胡小芳正为锅炉尾部布置方案激烈争辩。设计经理黄慧率队两赴“青龙山庄”封闭攻坚——会议室灯火彻夜通明,键盘敲击如急雨,讨论声与咖啡香交织。团队以“日行百里”的霞客精神冲锋,数周内高效产出 100余册技术规范书(超20000页) ,精准输出精度达 “毫米级”的核心施工图。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利港项目跑出“加速度”的又一核心圭臬,其精髓在于确保设计与实施严丝合缝、精准咬合——从“烟道先塞进炉架”的奇思妙想,到“主厂房钢梁采用插入式节点”的精妙设计(硬生生优化30天工期),再到“煤仓间屋面行走汽车吊”的模拟测算,每一次创新优化都力保蓝图完美落地成真;实现图纸与进度无缝联动,交付节点精确至“小时”,确保现场“粮草疾驰先行”;注重细节与管控高度契合,“纸上精雕细琢,现场严丝合缝”——这十二字箴言,为工程质量筑起了不可撼动的铜墙铁壁。

  第二幕 - 运筹帷幄决千里

  在中国能源建设的版图上,百万千瓦机组项目因技术挑战、管理复杂度和战略意义,始终被视为检验工程管理的终极考场。对刚刚斩获中国能建十大杰出项目经理的郝青松而言,这项江苏院迄今承建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总承包项目,更像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战役。

  从无锡西区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到上海梅山钢铁3#竖冷炉发电项目,郝青松早已是创造进度神话的骁将——两个项目都比同期同类型项目提前竣工投产。此刻,他正面临全国电力建设高峰期的设备供应困局。“真正的风险不在眼前,而在未来的滞后里。”这是他的项目管理信条——“不预判风险的项目经理,只能疲于救火。”

  他亲自负责关键设备的催收工作,将核心装备按风险等级划分,最高级别设备由他亲自管控。上海某大型制造厂的生产线上,工人们熟悉了这位“每月至少报到两次的项目经理”——即使节假日,他也带着技术团队蹲守车间,紧盯高压加热器、小汽轮机等关键部件的生产动态和质检数据。“你们这位郝总,比我们厂长盯得还紧!”供应商的玩笑里带着敬意。

  “坐在办公室里等汇报,永远看不到真实问题!”他拒绝“以会议落实会议”,而是每周雷打不动在利港项目现场组织“穿透式设计会”,直接对接设计团队,甚至细化至图纸上的管径参数与现场施工适配性。一次,他发现循环水管管道布局与总图道路布置存在隐性冲突,当场召集设计、施工负责人调整方案,避免了后期返工的风险。

  从锁定供应链风险,到穿透式管理设备催交,再到打破常规的组织模式,他的果决不是盲目激进,而是用精准的战略思维,将潜在危机转化为项目推进的最大动能。在利港工程的“钢铁迷宫”里,他不仅是掌舵者,更是一名“战斗型指挥官”——每一步冲锋,都在书写百万机组建设的崭新标杆。

  第三幕 - 铁军列阵楚云飞

  “砰!砰!砰!——”钢构吊装的撞击声如战鼓擂动,昼夜不息地回荡在利港工地上空,更成为项目团队攻坚的冲锋号。在这座百万千瓦机组的战场上,项目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是与时间赛跑的战士,他们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同一幅倒计时进度图——2025年“双投”!

  “人形调度中枢”王淮,他的手机永远在震动,像一部精准的“问题雷达”。晨会没结束,施工方的电话已冲进来;除氧器吊装的协调刚落地,业主的图纸变更需求又紧逼而至;监理的桩基进度质疑还在耳畔,人已冲向交叉作业的路口。“协调不是说话,是跑出来的!” 王淮的工靴磨破了三双,微信步数常年霸榜——他的轨迹,就是项目进度表的实时投影。

  “物资尖兵”牛永杰则是工程保供线的排头兵,他带领物资保供团队通过超前介入、深度跟踪等举措,建立日跟踪、周盘点、月总结的动态管控体系,将设备材料供货周期整体压缩15%以上,关键路径物资到货及时率保持100%,助力项目实现零待料施工的优异成绩。

  “安全鹰雁”李飞每天穿梭于高耸的烟塔与林立的钢架间,以敏锐目光捕捉每一处隐患项目开工至今保持零事故纪录,用责任与担当守护每一位建设者的平安,护航工程顺利推进。

  “铁算盘”接玲玲,她的Excel表里藏着整个项目的“经济密码”,凭借精准的预算控制和全过程动态管理将项目成本严格管控在目标范围内,同时优化资金支付策略,实现项目全周期资金高效运转。

  当城市的灯光渐暗,项目部的会议依旧火热——工地现场的会议桌上摊着各专业文件材料,手边放着已经凉透的盒饭,就着一个问题讨论到深夜。“不可能”“办不到”这样的字眼从不在他们的字典里——因为这支团队总能把每个看似无解的“怎么办”,转化成清晰可行的解决方案,用带血丝的双眼,把每个午夜的死局熬成黎明前的突破口。

  终章 - 战地争锋山海平

  长江之畔,焊花依旧在夜幕中绽放如星,机器的轰鸣声与江涛共鸣。在利港项目的决战时刻,建设者们正以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向着工程节点发起最后冲刺。

  正如奔腾不息的长江,这支铁军正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在万里江畔续写着能源建设的新篇章。当江苏院能源建设者的身影融进焊花闪烁的夜色,我们知道,又一座能源丰碑即将在这片热土崛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