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80余天的辛勤耕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西镇千里山下1.4万亩“太阳花”向阳盛开——西北城建承建的君正能源化工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605MWp光伏PC总承包工程成功并网,鳞次栉比的光伏板阵列绵延起伏、蔚为壮观,昔日黄沙遍野的“沙戈荒”变身成一望无垠的蓝色“光伏海”,为地区能源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强化顶层设计,算好经营策划账
策划是项目成功的核心与灵魂。项目部牢固树立“事前算赢”理念,坚持以项目策划为引领,聚焦精细化过程管控,将“算账”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参与者的脑子里,贯穿到生产经营工作的全过程,有效提升项目经营质效。
在项目投标阶段,通过与同类型项目对比研究,分析研判设计漏项、清单量缩水等问题,采用不平衡报价策略,成功规避利润流失和经营风险。
在光伏区施工分包招采阶段,面对项目体量大、施工周期短、工程量集中、劳动力密集等特点,项目部积极探索新能源项目的分包模式,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优质分包商遴选,认为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最终决定引进多家分包商进行分别竞标、合理报价,建立良性竞争机制,保证项目高效履约。
在施工推进环节,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平面布置优化设计,按照施工工艺将605MW分为141个子阵,并将光伏区划分为5个施工标段和一个升压站标段,每个“战队”从桩基施工、支架、组件、电气安装到并网调试,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保证各作业面边界清晰、任务明确,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为项目有序推进及成本管控奠定坚实基础。
从细微处着笔,算好物资供应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材料设备采购量大、资金占用高,是君正光伏项目最大的特点。物资采购及现场管理是项目履约和成本管控的重中之重。
据估算,该项目所有材料设备全部到货共计需要4800余车,如果车辆依次列队长度可达到70余公里,每天平均到货40车。其中,PHC混凝土桩45万米,就需要1800余车,光伏组件1300余车,螺旋钢桩13万根,固定支架8500吨,各类电线、电缆累计铺设长度4500公里。
为了降低物资采购成本,项目部积极对接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设计院电气主设及各(潜在)投标人,对设备材料技术协议进行细致分析、释义,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校正完善,对PHC预制管桩、钢管螺旋桩、支架、场区围栏等进行设计优化。物资招采人员先后奔赴40余个光伏设备厂家进行地实地考察,对出厂价格、运费、生产规模、供应力能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深挖市场合理低价,并充分利用集采招标平台的优势,坚持以量换价、以价换量,大幅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为保障物资按需供应、井然有序,项目部根据整体施工进度,提前与供货厂家制定排产计划,每天召开物资协调会,及时盘点消耗和库存,提前落实所需材料设备数量。项目物资人员以现场为家,每天奔波于各自区域负责协调卸货验收,确保到货设备第一时间有序分配发放、投入施工,减少库存和二次搬运,全力打好物资“保供仗”。
坚持创新创效,算好人员管理账
“在建设高峰期,现场10余家队伍施工,人数多达1500余人。”人员组织管理是项目建设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面对方圆十余公里的“战场”和星罗棋布的作业面,项目部创新应用“网格化管理”,将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管控单元,每个网格配备专职安全员、技术骨干和党员先锋队员,组成三位一体的“管理铁三角”。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行区域“包产”到人、各管“一片”,形成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为设备资源调配、施工进度推进、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质量管控环节注入强劲动能。
组织编写《光伏支架、组件安装手册》《安全文明施工要点》《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开设“工地课堂”,对PHC混凝土预制桩、钢螺旋桩的成孔工艺,支架的焊接,逆变器、组件的安装进行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质量验收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源头防治质量常见病、多发病,提高工程建设品质。
针对管理团队年轻人居多的特点,项目部注重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小韩性格外向,就让他与业主沟通结算事宜;小汪细心踏实,就让他负责农民工管理;宏伟喜欢玩无人机,就让他负责现场无人机巡检……经过一个工程的锻炼,他们都在这片热土上完成蜕变,纷纷成长为公司后续项目中“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君正光伏项目也成为公司打造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
着眼生态文明,算好绿色发展账
在君正新能源项目建设现场,生活着一群特殊的珍稀植物——四合木,它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和“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内蒙古一级保护植物。随着项目的推进,它们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
面对这一问题,项目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与当地生态保护组织携手,共同研究制定四合木保护方案,探索出一条光伏治沙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新路径。针对四合木成片生长区域,划设“专属特区”,围栏保护,严禁“打扰”。对于零星分布于施工区域内的,小心翼翼地移植到“保育院”,项目建成后让其重回更加舒适、宜居的“新家园”。经过努力,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四合木得到保护,施工对植被的影响降到最低。
君正光伏电站的建设充分展现了先进的生态智慧。采用柱形桩基础,不仅增强了沙层的稳定性,还达到了固结沙土的效果,有效阻止了移动沙丘的形成。光伏板的架设,更是为沙漠地带提供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降低了风速,阻挡了风沙侵蚀,稳定了沙漠地表。同时,光伏板还能有效遮挡日照,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从而促进植被生长,极大地改善了治沙区域的“小气候”。
如今,项目建成半年时间,光伏板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已经恢复,甚至超越建设初期水平。一片片光伏板下,一些耐旱的植物开始悄悄扎根,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成片的新绿在黄沙中格外耀眼,吸引着牛羊前来觅食。当地牧民笑着说道:“以前这里是荒滩,现在牛羊能吃草,光伏能发电,真是一举两得啊!”
君正新能源工程通过“光伏+生态”的模式,真正实现“板上发电、板下固沙、板间放牧”的立体生态治理,让这片不毛之地蜕变为集清洁能源生产、生态修复于一体的绿色发展示范区,为能源转型树起新标杆。
向“新”逐“绿”,蓄能未来。近年来,西北城建在新能源建设领域步履不停、行而不辍,从内蒙古大草原的蓝色“光伏海”,到黄土高坡上星罗棋布的屋顶光伏“聚宝盆”,再到“建能融合”新赛道的开辟,一一见证了西北城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二次创业”改革转型的豪情壮志,持续书写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