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向珊)2020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
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中指出,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声声嘱托,如江流奔涌,在金沙江峡谷间汇聚成不竭的精神动力,引领三峡人在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电站发起一场又一场接续攀登世界水电科技新高峰的系列实践。
水电装备攀“珠峰”
金沙江的激流与三峡的浩荡本是同源水,在不同峡谷谱写出相似的能量篇章。
2003年,三峡电站70万千瓦机组将江流转为电流的初章落定。紧随西部大开发号角,三峡集团溯流而上,吹响金沙江下游梯级巨型水电站滚动开发的冲锋号。
攀枝花至宜宾,783公里河道、729米落差,被认为是我国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转战金沙江,中国水电装备迎来“三级跳”:单机容量从三峡工程70万千瓦、溪洛渡77万千瓦,到向家坝80万千瓦,再到白鹤滩全球最大100万千瓦——钢铁心脏次第起搏,推动水电重大装备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世界首台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转轮成功吊装(资料图片)
“三级跳”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三峡、溪洛渡、向家坝等工程为百万千瓦机组国产化奠定的坚实基石:
三峡右岸电站,工程师大胆采用定转子全空气通风冷却技术,相比水内冷技术,工艺简单,故障率低,便于维护;溪洛渡水电站,成功攻克200米水头段水轮机关键技术,效率、空化、稳定性等综合性能优良;
三峡左岸机组蜗壳曾依赖进口600兆帕高强钢。三峡集团组织鞍钢、宝武等协同攻关,三峡右岸电站终用上国产化钢材;乌东德水电站,应用于机组蜗壳的国产化高强钢首次达800兆帕级;继续突破,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机组所需的高强度磁轭钢板、抗撕裂厚钢板、高等级硅钢片等关键材料全部国产化。
攀登,永无止境。从桥机、母线、大型变压器,到调速系统、励磁系统、监控系统……中国水电装备全产业链不断升级,为世界“水电珠峰”的登顶提供了澎湃助力。
攀登路上,中国“智”造同样在金沙江写下新篇。
溪洛渡水电站开创高拱坝智能化建造先河,“大坝智能化建设管理系统平台”成为行业标杆。乌东德与白鹤滩则传承发展,将智能建造技术推向新高度:上万支精密传感器如同“神经网络”,实时感知大坝“脉动”;工程师们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作用,研发应用智能温控、多维进度仿真、全生命周期性态仿真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和持续优化决策,建成了“无缝大坝”和精品工程,打造了水工建造史上最“聪明”的工程杰作。
重器装上“智慧脑”
重器落成,水轮飞转,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也悄然开启。
在乌东德水电站中控室,工程师轻点按钮,“监控系统一键开导叶排水”功能瞬间启动,原本依赖人工分步执行的复杂流程被计算机监控系统接管,仅需15分钟,就可自动完成开关导叶、水轮发电机辅助设备启停等12步流程。
这便是电站机组检修排水工作,单台机组排水量高达8万立方米左右。传统人工作业需2名工作人员花费1—2小时,开展多达70余项操作才能完成。如今不仅大幅提速,更凭借设备精准联动和智能响应,规避了人为失误风险,提高了机组等效可用系数。
在白鹤滩电站,新上线的“两票智能管控系统”,正用算法为传统安全基石——“工作票”和“操作票”注入新动能。
▲白鹤滩水电站(资料图片)
这套系统融合大数据、视频识别等前沿技术,将安全管控点、安全措施见证点、围栏标识确认点以及现场远程双认证等关键环节集成到流程中。它能智能处理多模式工作票预约、自动识别角色并校核权限、即时登记归档设备操作信息、快速在线核查安全措施执行效果等,全方位筑牢电力安全生产的数字防线。
溪洛渡则迎来一名“新员工”——智能巡检机器人。
溪洛渡水电站拥有超大规模地下洞室群,永久运行期单次巡检的廊道洞室长度达100余公里。2022年11月,电厂自主研发的廊道智能巡检系统在大坝廊道和水垫塘廊道进行示范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歇作业,巡检精度达到毫米级,比人眼更能精准察觉隐患点位,极大提高了水电巡检效率。
向家坝的“蜕变”更具里程碑意义。
不久前,向家坝电站宣告完成“全系统+全机组+全电站”大规模系统设备升级改造,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首个达成此目标的巨型水电站。
本次改造覆盖全站核心,8台80万千瓦机组控制系统全面更新,全厂辅助系统及关键基础设施同步升级。这不仅是电站自身的提质增效,更标志着我国水电装备产业链在自主可控与智能化运维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其成功经验将为全国水电站大规模升级提供示范样板,对增强电网韧性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深远影响。
连珠成串畅绿能
激流过千山,电流入万家。2024年,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电站总发电量达1955.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59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亿吨。
然而,这四座“绿色引擎”的价值远不止发电数字。面对“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波动性挑战,它们以总装机4646万千瓦的巨型集群规模,成为平衡新能源波动、提供黑启动支撑、保障电网韧性的核心系统调节器。
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2024年,电站累计完成调峰任务352天,尤其在9月17日,其单日负荷峰谷差约890万千瓦,这一调节幅度相当于1.5个世界最大抽蓄电站——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的满负荷调节总量(720万千瓦)。
▲乌东德水电站(资料图片)
当一湾水脉串联四座电站,更宏大的调度协同便成为可能。
水,是这一切的基础要素。要精准调度,必先“问天测水”。
——三峡集团已经建成国内水电行业规模大、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水情遥测系统,通过共建和委托报汛的方式获取1600多个站点的信息,其监测预报范围覆盖长江上游近80%的流域面积,可在10分钟内完成主要控制站以及控制性水库的信息收集。
机组“健康”状态,则是协同调度的另一基石。
——在长江电力工业互联网平台,金沙江下游54台水电机组及设施设备“健康状况”一目了然,该平台赋能梯级电站智能运维、智能检修、智慧调度、智能决策等全业务场景,大幅提升电站运营效率及运行安全可靠性。
统筹这一切的“智慧大脑”,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它汇聚了基于图像识别与数据挖掘的相似雨洪预报、高精度河道演进仿真、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分析、巨型水库超短期水位精细化调控等尖端工具,在复杂多变的气象水文条件下,为协调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多重目标的调度决策提供强大支撑。
随着白鹤滩水电站的全面投产,金沙江下游“水电明珠”串联成势,但绿色动能的蓝图,仍在向更广阔的天地舒展。
今年年初,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金下基地”)迎来新的里程碑——三峡集团位于云南省的首批270万千瓦风光基地项目已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此前,四川侧也完成85万千瓦的并网装机规模。
为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难题,三峡集团正依托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电站的强大调节能力,深入推进金下基地水风光一体化工作,未来将深化水风光一体化调控技术研究,构建市场化多能互补协同体系,把西部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稳定高效的绿色电能,为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关键支撑。
从巍峨大坝的拔地而起,到百万机组的极限突破,从大国重器的智慧运维,再到赋能“双碳”的系统集成……五年砥砺,四座电站淬炼成中国水电引领世界的伟力,召唤着下一次攀峰。
编辑:李雷 高锦涛 卢西奥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