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州西北的山区,4月的春天也时常被寒冷的风雪侵袭,狂风如同尖锐的冰刀,肆意地划过连绵起伏的山峦。
四川绰斯甲水电站送出线路工程,就像是一场与恶劣自然环境的艰难较量,承载着清洁能源输送使命的它,是连接电站与外界的关键纽带。而以罗恒为代表,被同事亲切的称为“罗线长”的送出工程建设团队,如同风雪中屹立不倒的青松,扎根在这片建设土地上,用行动书写着一段令人动容的奋斗篇章。四川绰斯甲水电站送出线路工程,由马尔康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间隔完善工程和绰斯甲水电站至马尔康220千伏线路工程组成。新建架空线路2×75千米,采用同塔双回架设,导线截面达2×720平方毫米,是全国首个高海拔、大导线截面的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
整个工程需要完成157基塔基的浇筑和铁塔的组立工作。截至4月22日,塔基浇筑完成155基,完成率98.73%;铁塔组立完成151基,完成率96.18%。这些数据背后,是建设者们无尽的艰辛与付出。
图为罗恒与施工单位人员检查塔基浇筑情况
4月22日早上7点,大山深处的天边才泛起鱼肚白,作为四川阿水(新能源)公司送出工程业主代表的罗恒就已从睡梦中醒来。在简单洗漱、匆匆吃过早饭后,便带着铁塔建设者们迎着凛冽的寒风,乘车前往线路施工现场。他们遇到车辆无法抵达的地方,就徒步前行,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两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塔基浇筑现场。望着远处被冰雪覆盖、若隐若现的山峰,罗恒深吸一口冰冷刺骨的空气,让自己迅速清醒过来。
“今天,要完成一处关键铁塔的组立工作,这对整个工程进度至关重要。大家都要打起精神来,任务艰巨,可别掉链子!”罗恒向施工方管理人员徐波安排今天的工作。同时,他一边仔细检查施工人员的工具和安全装备,一边大声地提醒:“这几天风雪还很大,天气预报说有大风,山路又滑,大家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施工作业队员们眼神坚定,纷纷回应“好的”,便背着沉重的工具踏上了前往施工点的艰难路途。
图为杨建明与施工单位人员检查钢丝绳
抵达施工现场后,大家各司其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上塔前,务必检查好安全帽、双保险带是否牢固,工具必须用工具袋传递。低温天气下,‘二道保护’一定要做好;塔上严禁多层作业,塔下的人要避开垂直区域,遇到大风暴雨天气马上停止作业!”作为阿水(新能源)公司安全环保部安全专责的杨建明严肃地向上塔作业的人员叮嘱道。
而罗恒则开始细致地检查铁塔组立的每一件设备,从吊装绳索到塔材螺栓,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颗螺栓都关系着铁塔的稳固,大家一定要拧紧,绝不能有一丝马虎!”罗恒认真地对作业人员熊裕福说道。队员们点头回应,手中的扳手挥动得更加有力。
铁塔组立过程中,突发状况让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原本还算平静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阵狂风裹挟着雨雪呼啸而过,刚立起一半的铁塔在狂风中剧烈摇晃。“不好,大家稳住!”罗恒向作业队员大喊一声,毫不犹豫地冲向铁塔,指挥队员固定拉线。
“把这边的拉线拉紧,快!”他的声音在狂风中显得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
作业队员们在他的指挥下,齐心协力与狂风雨雪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一番艰难努力后,终于稳住了铁塔。此时,罗恒满脸都是汗水和融化的雪水,他顾不上擦拭,立刻检查塔材是否有损坏。确认塔材无恙后,他长舒一口气,对队员们说道:“还好,塔材没事,大家都辛苦了!”
图为罗恒向作业人员叮嘱高空作业人员注意事项
绰斯甲水电站送出线路施工点位多位于海拔3500米至4000米的陡崖峭壁处,施工难度极大。工程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除了高寒高海拔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有各种协调难题。线路途经多个藏族村庄,需要与当地村民沟通土地使用等问题。罗恒带着吴鑫来到一户藏族村民家中,希望协调线路经过他家农田的事宜。村民仁各洛满脸担忧地说:“你们这工程会不会把我的地弄坏了,以后可咋种庄稼啊?”罗恒耐心地解释:“大爷,您放心,我们会采取保护措施,工程结束后一定把土地恢复原样。而且这工程建成后,村里用电会更稳定,对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经过多次沟通,村民终于放下心,同意了工程施工。
图为罗恒叮嘱运输塔基砂石人员注意安全
如今,在罗恒和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铁塔如钢铁卫士般矗立在山间,直插云霄,将绰斯甲水电站的电能引向远方。相信,当第一缕电流通过线路时,罗恒和队员们肯定会激动不已,所有的艰辛付出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他们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雪域之上,在含氧量不足平原60%的恶劣环境中,用焊枪在断崖间编织出银色电网,架起了一条条希望的“电力天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清洁能源跨越万水千山,点亮了更多人的生活,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全新活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