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晨曦穿透内蒙古高原的晨雾,为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主题雕塑镀上金晖。千米之外,采场机械的轰鸣声与这座镌刻着奋斗精神的丰碑遥相呼应,奏响能源保供的春日进行曲。蜿蜒的供电线路上,点点红色工装跃动如星火,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在春风中猎猎作响,一场以党建引领的春检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展开。
图为晨光中的主题雕塑
自春检战役打响以来,这座承载着能源保供使命的露天煤矿就进入了特殊战斗状态。该矿将“党员示范岗”创建与春检深度融合,组建的“党员1+2”检修小组如同精密探针,持续扫描着可能影响能源生产的细微隐患。在蜿蜒100公里的供电线路上,红色工装与供电电缆交织成流动的风景线,党员骨干带领职工逐段排查瓷套管裂纹、连接件缺失、触头过热等典型隐患,为17台移动变电站构建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4月16日,在25号高压开关柜延伸的供电线路上,有着十年党龄的张韧正用砂纸细致打磨电缆接头氧化层,突然,他眉头紧锁,说道:“相线触头氧化环已超安全阈值,必须立即更换!”在砂纸与金属摩擦的沙沙声中,他精准定位隐患点:“这些细微的氧化斑,在设备满负荷运行时极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更换触头、检测绝缘值、记录参数,整套操作行云流水。当兆欧表指针稳稳指向5000兆欧刻度时,小组成员已默契转向下个检修点,这是他们独创的“三同步工作法”——隐患排查、即时整改、质量复检同步推进,确保每个电缆接头都达到“零缺陷”标准。
图为维修电工正在测量供电线路绝缘值
春检现场不仅是主战场,更成为青年职工的“淬炼熔炉”。该矿党员利用检修间隙开设“微课堂”,将理论教材中的标准参数转化为实操演示。
在1075北部平盘的供电线路上,党员张亚刚正手把手指导新入职大学生袁智博制作电缆快速接头。“铜芯切割误差必须控制在1毫米以内,触头上的两道固定螺丝必须确保紧固。”说话间,45毫米的铜芯在他指间精准成型,操作规程上的图纸在实际操作中变得立体可感。袁智博紧盯着师傅张亚刚行云流水的动作,恍然明白“党员红”的深刻内涵——那是绝缘手套里磨破的指尖,是安全帽带在皮肤上勒出的印记,更是以匠心培育匠心、带出5名技术骨干的育人担当。
正午的阳光将检修队员的身影投射在煤海上,袁智博抹掉额头的汗水,忽然读懂张亚刚常说的“责任淬炼”:每个电缆接头的12道制作工序,每项参数校准的“毫米级”追求,都在诠释着能源人实干精神的真谛。当对讲机里传来“7号WK-55电铲3处隐患处理完毕,供电线路绝缘值达标”的报告时,他望着远处挥动巨臂的电铲,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自己手中这平凡的检修工作,正托举着“钢铁巨兽”切开地表,为万家灯火源源不断输送着光明与温暖。
图为维修电工正在固定电缆快速接头螺丝
暮色四合时,春检工作已持续十九天。采场深处,13台完成春季检修的移动变电站静默矗立,50公里焕新的供电线路在余晖中蜿蜒如龙。远处电铲的钢铁巨臂切开乌金煤层,与检修者褪色的工装构成新时代产业工人奋斗图景中动静相宜的画卷。调度中心的电子屏上,供电系统稳定性指标持续刷新纪录,这是春检交出的硬核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