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赤道:解码电建人淬炼钢铁经纬的600天——中国能建西北电建印尼青山输煤通廊项目建设纪实

2025-04-08

  近日,随着最后一组设备调试完成,中国能建西北电建承建的印尼青山输煤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座横跨焦化厂、冶金厂、电厂三大核心区域的“钢铁动脉”,历经600多个昼夜的攻坚克难,在赤道线上书写了电建人的奋斗答卷。 

  作为全球最长不锈钢产业链的重要枢纽,印尼青山工业园区承载着资源高效流通的使命,而输煤通廊的安装是保障园区顺利投产的重要项目。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下(陆路与海路交织),印尼项目团队完成了总长2.5公里的封闭式输送工程,实现了每小时5000吨煤炭的无尘化高效转运。项目的投运,促使园区物流效率提升了40%以上,单吨运输成本降低约15美元,依托1400万吨年输送能力,年均节约运输成本高达2.1亿美元,显著增强了“海上钢铁之城”的产业竞争力。



  云中落子:中国智慧与环境极限的较量

  2023年2月20日,中国能建西北电建印尼项目管理团队以“奋跃而上启华章,挺膺担当开新局”的誓言昂扬出征,直面赤道的骄阳正炙烤着施工逻辑,挑战着环境极限。项目团队多维度破题,立体攻坚,自制吊具巧破施工盲区,创新模具实现空中“乐高式”拼装,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以行动赢得信任,最终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如今,当看着钢构缝隙间自然生长的藤蔓,正如中国标准在赤道法则中完成了适应性进化,见证了电建人的智慧与勇气。


印尼安装项目-皮带调试


  经纬之间:极限攻坚的热带突围

  2023年雨季,T2转运站施工遭遇致命挑战——土建交付延误,工期紧迫至极。然而,项目组临危不乱,连夜重构施工网络图,采用“立体交叉作业法”,组建30人“突击队”,24小时三班倒,顶风冒雨,昼夜奋战。最终,他们提前15天完成了这一关键节点,创造了海外项目施工效率的新奇迹!积极展现了中国能建西北电建履约实力与能力。

  “这是工程艺术与热带气候的完美博弈。”监理单位在验收单上郑重批注。

  钢与火的淬炼:热带工地生存法则。印尼项目管理团队始终以“安全管理即生命线”为准则,严守红线和底线,强化过程安全管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在600天建设周期内创下“零安全事故”纪录,荣获了业主颁发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树立海外工程安全新标杆。

  在持续的高温高热环境下,项目部及时调整作息时间,搭建可移动式遮阳凉棚,开展多次中暑急救演练;针对雨季施工,项目部提前准备,为每一位施工人员配备了雨衣、雨鞋等必要的劳保用品,在保障人员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确保了施工节点。

  40℃钢架上的中国温度和雨季里现场施工里的人文关怀,将工业文明与人文关怀熔铸一炉,让400余名中外工友感受到中国企业管理的温度。


项目局部照片


  文明拼图:跨文化工程中的共赢哲学

  “本土化不是策略,而是共赢哲学。”这一理念在印尼项目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在整个项目建设中,“本土化”战略贯穿始终。施工高峰期时,印籍员工数量达到300多人,是中籍员工的4倍。项目管理团队积极开展印尼人员的焊接探伤、高空作业等专项培训及实际操作考试,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面对通廊立柱之间没有站车位置的问题,项目部主动组织修建道路,不仅打通了项目物资运送的动脉,还惠及了沿线村落的居民。

  这条道路成为了中印施工人员携手共建的“共赢之路”,也是跨文化工程的活态展陈。

  赤道线上的中国答卷。从2023年2月首榀钢桁架的吊装到现在的圆满建成,600个昼夜的攻坚战不仅铸就了这条钢铁通廊,更搭建起了中印尼文明互鉴的桥梁。

  当赤道的海风拂过巍然矗立的输煤通廊,这片热土上奏响的,是基础设施“硬联通”与文明理念“软交融”的恢弘乐章,那里镌刻着中国能建西北电建一群人600天的奋斗故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