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电影成了最热的话题,《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票房榜第一。电影中,哪吒的“风火轮”“浑天绫”、敖丙的“海盐棒棒糖”、太乙真人的“九龙离火罩”、申公豹的“裂空雷公鞭”......各路仙家法宝,斗得你来我往,让人直呼好不热闹。但这各类法宝中最让人震撼的,应当还属阐教至宝“天元鼎”,围绕天元鼎展开的两方争斗也构成了电影的最高潮。
天元鼎这一“大教重器”究竟有多强?
今天我们来进行现实科学视角的“解密”
(重要提醒:本文含剧透!本文含剧透!本文含剧透!)
阐教至宝——天元鼎究竟有多强?
结合电影背景,不难推测,天元鼎的原型应为商代青铜器。据《哪吒2》幕后纪录片介绍,天元鼎设定直径达3公里。结合影片中天元鼎展开的大致画面和现实青铜鼎的厚度比例放大推测,天元鼎的外壁厚度约在50-100米。
青铜抗拉强度200到600MPa,跟添加的金属材料配比有关,假设天元鼎的抗拉屈服强度为300MPa。将天元鼎简化成圆柱形筒体,筒壁厚度小于筒体直径的二十分之一,满足薄壁圆筒的受力计算理论。
基于薄壁圆筒受力分析计算理论,圆柱形筒体可承受10MPa-20MPa的内压,相当于天元鼎内表面1平方米区域内可承受1000-2000吨的重量,相当于20-40辆50吨重型卡车的重量 。
中国核工业的“法宝”
经过前面的分析,大家会发现电影中有关天元鼎的情节,其实可以类比为容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被冲击的过程(当然前文小编的分析还是简......简略版的,很多因素还没有完全容纳考虑进去)。核工业领域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功能、结构、形状和天元鼎相似的“重器”“法宝”——安全壳。
作为核电站重要的安全设施,安全壳具有抵抗外部冲击、包容高温高压、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等重要功能。华龙一号安全壳更是王者中的王者。不信?听听DeepSeek怎么说......
结论如下:
那这么强的“重器”“法宝”
究竟是怎么研发出来的呢?
“法宝”的不断“修炼”
作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在总结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经验基础上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当前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作为“家乡小骄傲”,华龙一号背后的创新团队正如《哪吒2》里的申公豹一样,一日不敢停歇,不断刻苦修炼,持续推进华龙一号后续机型创新优化、升级迭代。
当前,华龙后续机型研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核集团“华龙后续机型研发专项”标准初步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在华龙一号研发和后续机型升级迭代过程中,形似天元鼎的安全壳性能研究始终是重中之重。从2019年开始,盘古(安全壳热工水力综合实验装置)、玄武(安全壳结构性能试验平台)等多个重量级核科研设施在中核工程廊坊研发基地拔地而起。华龙一号安全壳的安全性、防护能力被科研人员借助先进技术手段不断验证、全面提升。2023年,中核工程牵头开展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项目——严重事故下安全壳结构性能试验成功完成,并实现“世界最大尺寸”“高温高压耦合加载”等关键技术特征。2024年,“盘古”“玄武”成为中核集团首批面向全球开放的十二个核科研设施之二,亮相IAEA大会......(中核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