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雪域高原 ——记中央单位第十批援藏干部中国能建易普力公司李海鹏

2024-03-26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作为中央单位第十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中国能建易普力公司李海鹏始终大力弘扬践行援藏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发光发热。

  习惯酥油茶的味道——融入西藏

  2022年7月1日,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安排,中国能建正式接替中国宝武对口支援八宿县。2022年7月26日,中央单位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共426人抵达西藏。李海鹏作为其中的一员,正式踏上了前往八宿县的援藏之路

  八宿县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高寒缺氧高辐射,自然环境恶劣,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左右。

  到达八宿后,李海鹏经历了所有援藏干部必经的高原反应,低压缺氧、头痛失眠成为他在藏工作生活期间最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学习培训和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他愈发理解了援藏工作的特殊意义。

  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政策,此后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的援藏干部来到这里。

  “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他们可以,我也可以。”在10多天的培训里,看到一代接一代的援藏干部的故事,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在援藏的日子里,交通不便是一大考验与挑战,崎岖的山路和无常的气候,对于李海鹏下乡调研、慰问困难师生以及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工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阻碍。其中,八宿县内的七十二拐是进藏最艰难的一段路之一,业拉山是比较高的垭口,车过垭口时,那种天高路远、群山逶迤的景象,既令人震撼,又让人感到眩晕。而怒江沟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以及老虎嘴一天经历四季的无常气候更是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环境,对于任何一位援藏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次身心的考验。

  然而,在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李海鹏不仅克服了身体上的不适,更在心灵上与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联系。在调研走访过程中,他发现酥油茶是西藏农牧民每日不可缺少的一种特色饮品,每次和他们交流,淳朴的牧民们总是会给他端上酥油茶。一开始,酥油茶的味道对于李海鹏来说是陌生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调研的深入,他逐渐习惯了这种独特的味道。每当喝下一口酥油茶,他都能感受到那浓郁的奶香和茶香在口中交织,仿佛是在与这片土地进行一场深入对话。他与当地村干部、农牧民以及企业的交流也变得越发熟络起来。

  “尽管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做同样的事情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生同样的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康复,但能够成为一名援藏干部,能够参与到、融入到援藏工作中,能够为西藏自治区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尽一份力,这是十分光荣的事!而且,我已经爱上了酥油茶的味道。”当大家关切李海鹏进藏后的困难和感受时,他微笑着说道

  围绕“5221”做好援藏工作——建设西藏

  作为八宿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面对新环境新要求,怎样发挥自己多年央企工作的管理经验?怎样将央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路与援藏工作深度融合?怎样给自己三年的援藏工作制定目标和规划?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一系列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让李海鹏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在调研走访八宿县内13家企业、10个乡镇后,他迅速找到了方向——围绕“5221”做好援藏工作,即围绕“突出抓好智力支援、务实推进产业支援、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着力促进民族三交、扎实做好文化教育支援”五大领域,做强“清洁能源、工业建材开发”两大业务,做好“医疗、教育”两大民生工程,抓紧抓牢“招商引资”这一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在智力支援方面,针对八宿县医疗和教育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他积极争取中国能建的支持,实施了一系列智力支援项目:安排县人民医院的妇产科、麻醉科医生前往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进修学习,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通过“中国能建教育基金”项目,共投入6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资助困难学生,激发了教育事业的活力;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电工、工程机械操作、挖掘机新技能,为藏东清洁能源基地、318国道提质改造等重大工程服务,开辟就业新渠道。

  在产业支援和文化志愿方面,他充分挖掘八宿县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出打造藏族特色大型舞台剧的建议,获得中国能建220万元的资金支持。该舞台剧实施后预计将通过演出促进当地就业,推进文化旅游新业态开发;牵头实施了民俗文化空间项目,建设了微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他还推动了教育设施的升级改造项目,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面对高原缺氧和恶劣环境的挑战,李海鹏同志从未退缩。在他的努力下,八宿县的清洁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功引入了中国大唐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协助八宿海螺水泥立项了西藏自治区首个制氢制氧项目,为八宿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国家电投公司和中核公司送上锦旗一致感谢。

  除了经济建设,李海鹏同志还十分注重民生改善和民族团结。他组织实施了科技农业大棚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惠及4个自然村150户,年增收180余万;邀请援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到八宿县开展义诊、调研和赠药活动,无偿捐赠价值22万元的药品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组织八宿县各界代表28人赴中国能建所属西南院培训,组织12名八宿县优秀学生代表前往海南交流学习,促进民族团结。

  这些亮眼的成绩获得昌都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李海鹏被评为2022—2023年昌都市援藏优秀干部人才”。

  援藏是一种考验——奉献西藏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同的西藏。

  于过客而言,蓝天白云雪山圣湖是最深的印象,而对于李海鹏来说,援藏,是奉献也是担当!

  2022年8月,西藏迎来疫情考验,八宿作为318线上的重要节点,防控形势严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李海鹏作为中国能建援藏干部主动请缨签订志愿者协议,将中国能建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到了八宿他深入一线,进行包区包片,全力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期间,在了解到八宿县防疫物资吃紧的情况后,李海鹏立即向中国能建汇报,克服时间紧、物资种类多、数量大、运力紧张等困难,于2022年8月15日、9月1日将共计50万元的防疫物资及核酸采样车运送至八宿。中国能建成为对口援藏央企中,第一个启动支援行动并将物资、设备送达对口援藏县的企业,以实际行动展现能建担当、能建力量。

  然而,李海鹏的援藏工作远不止于此。他深知,援藏不仅是一场考验,更是一种奉献和担当。他将央企社会责任与个人使命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消费帮扶,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他帮助西巴经济林解决了滞销苹果的困境,缓解了果农的经济压力。此外,他还积极配合中国能建,成功举办八宿县专场招聘会,为当地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提供了684个岗位招聘信息,帮助他们实现区内外就业。

  援藏,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对于李海鹏来说,援藏是考验、是磨练、是感悟,更是洗礼。

  “看着路边的孩子快乐地牵着家人的大手,也会让我想起自己的家人。”当谈及家庭时,李海鹏感慨道,“既然选择了援藏,也就选择了牺牲和付出。所有援藏干部明知长期在高原工作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但大家都没有退缩,只有国家变得更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

  “还记得初入西藏,从邦达机场到八宿县城的路上,‘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建设美丽西藏’的醒目标语随处可见,那个时候,我还未能完全深刻体会标语的深刻含义。但当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投入援藏工作中后,我更深地感受到援藏工作的意义与分量!”回顾这一年半的援藏之行,李海鹏内心又多了一份豁达与从容。

  三年援藏工作已经过半,在接下来时间里,李海鹏计划全力推动新一轮对口支援项目,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对口援藏各项工作,服务八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八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