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北亚绿色电力互联 促进能源转型合作共赢——2023年东北亚区域电力联网与合作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2023-11-15

  2023年11月14-15日,由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联合主办的“东北亚区域电力联网与合作论坛2023”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是中电联自2016年提出建立“东北亚电力互联与合作论坛”区域合作机制倡议后召开的第八次论坛,也是自2020年以来的第一次线下论坛。论坛先后在中国、蒙古、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轮流举办,本次为再一次在中国召开。论坛主要内容包括发布东北亚绿色电力通道路线图项目成果,交流分享东北亚电力联网与合作、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东北亚区域的实施和执行情况等,内容更具体,目标更明确。同期召开东北亚区域电力联网与合作指导委员会会议,会议决定进一步增加重要成员单位并讨论了下一步工作。本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东北亚区域电网互联互通进展,为未来工作提供制度支持,提出前瞻性设想。同时,促进东北亚区域各方在电力联网发展规划、国际合作、技术创新、政策制度等方面达成共识,为未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东北亚区域电力联网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安同旭、中国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有关人员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杨昆在致辞中表示,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迅速发展,伴随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能消纳均面临挑战,通过跨国电力联网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是东北亚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共识。目前,各方已经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日本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完成了三份电力联网研究报告;亚太经社会能源司建立了能源互联互通工作组,制定了促进亚太区域电力联网的九大策略和具体的实施计划;亚太经社会东北亚办公室和大图们倡议组织制定了详细的能力建设方案,并已进入实施阶段;中韩双方电力企业完成了海底电缆联网方案的初步研究。此外,国际组织支持的相关规划研究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亚洲开发银行已提出开发蒙古新能源输送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的规划方案,并且正在研究蒙古国南戈壁5GW新能源送中韩的具体方案。由亚太经社会支持的“亚太区域绿色电力通道”研究项目,在规划研究亚太各次区域联网的同时,提出了包括规划、评估、融资、交易和效益实现在内的可实施方案。


  杨昆建议,希望大家凝聚共识,加强对东北亚区域电力联网工程的技术研究和项目论证,加大对区域各国和地区电力体制机制、法律法规、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和合作,为推动东北亚区域电力互联互通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论坛为期一天半,合作组织对东北亚能源互联网资源配置、综合效益及顶层设计展开介绍及分析。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区域绿色电力通道”研究项目的承担单位,第三代环保主义组织、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院发布了东北亚绿色电力通道路线图项目研究成果。来自蒙古能源部、俄罗斯联邦能源局、韩国电力公社、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内蒙古电力集团国合电力有限公司的代表介绍各国电力发展现状、跨区电力交易情况及下步发展规划。日本可再生能源研究所、韩国电力交易所、国际大电网委员会韩国国家委员会,以及中方的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分别介绍了全球以及东北亚区域电力合作各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工作成果。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大图们倡议组织、联合国妇女署、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机构的代表从国际能源多边合作的角度对东北亚区域能源电力合作提出建议及展望。此外,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蒙古能源部、韩国气候解决方案组织、日本东京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东北亚青年咨询组有关代表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七及其他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东北亚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总结。


  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等东北亚地区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70多人参加论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