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家电网发展成效㉑【中央电视台】可靠供电赋能三湘发展

2025-10-21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专题报道《湖南:“电源线”加“充电宝” 湖南来电双保险》,聚焦“宁电入湘”工程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展现“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动湖南能源结构优化和电力保障能力提升,促进跨省区能源互济,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湖南是制造业大省,每年用电量增速接近6%,本地发电远不够用,超过四分之一的电量依靠外部输入。这就像手机电量告急,但是身边既没电源线又没充电宝,怎么办呢?如今,湖南的“电源线”和“充电宝”都已配齐。


  先说“电源线”,今年8月20日正式投运的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就是一条跨省输电的“电源线”。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重点工程,它能将宁夏的风电、光电以极高效率输送到1600多千米外的湖南,只要0.0054秒,比人眨眼还快。但是特高压送过来的电是直流电,需要转换成交流电才行。位于湖南衡阳市的换流站,是一个直流变交流的“超级中转站”。±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电经换流站转换成500千伏交流电,再输送到全省各地变电站,逐级降压至220伏居民用电电压,最后送入千家万户,点亮电灯、驱动电器。


  宁夏这条“电源线”每年可为湖南输送400亿千瓦时电,相当于湖南六分之一的用电需求,而且全是清洁能源,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800万吨,相当于10亿棵树呼吸一年。


  同时,湖南还在建设“巨型充电宝”——抽水蓄能电站。这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能源建设项目,电力充裕时,把水抽到高处蓄能;电力紧张时,放水发电。一旦出现电网停电的极端突发情况,它还能秒开启动,堪称电力系统的“最后一根火柴”。而在山区众多的湖南,有着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独特地形优势。目前,湖南全省共有9座在建抽水蓄能电站,预计2030年全部建成投运。届时,湖南电网调节能力将显著增强,应对用电高峰和突发情况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可以说,“宁电入湘”工程是跨省输送清洁能源的“超级电源线”,抽水蓄能电站则是湖南当地的“巨型充电宝”。一个从外送电、一个从内储能,“俩兄弟”相互配合,为电力保供提供“双保险”,电力供应底气更足。


  “十四五”期间,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坚持“内增外引”,推动在建及建成煤电1600万千瓦,全省供电能力提升超过2000万千瓦;加强电网网架建设,实现500千伏变电站市州全覆盖、220千伏变电站县域全覆盖,湘粤、湘黔背靠背直流进入核准程序,“承西启东、连南接北”的区域电力交换枢纽格局逐步成形。


  国网湖南电力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政企合力引导新能源和储能科学有序发展。目前,湖南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4000万千瓦,成为全省第一大装机电源。今年,湖南新能源新增发电量已超过全社会新增用电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