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这片辽阔而丰饶的土地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以科技创新为笔,以风、光、水、火、储为墨,在茫茫戈壁绘就一幅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画卷――截至目前,国家电投在疆电力总装机达1712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90.42%,新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疆前列,成为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福海光伏一电站(埃菲生) (摄影:胡悦)
从哈密石城子第一片光伏板落地,到阿勒泰草原风机林立;从边境风电场守护万家灯火,到阿尔金山离网光伏点亮牧民新生活……十九年来,国家电投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推进绿色能源布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科技引领、民生为重的能源央企兴疆之路。
▲铁列克提风电场(摄影:胡悦)
9月1日至10日,“绿色国家电投新疆行”融媒报道活动在新疆多地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国家电投新闻中心携手国家电投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能源化工”)共同组织,央视网等中央、地方和行业媒体深入一线实地采访,考察国家电投在新疆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成果。
绿色动能澎湃:大漠戈壁变身“蓝色海洋”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东天山,哈密石城子光伏产业园瞬间苏醒。40多万块光伏板绵延起伏,犹如一片蔚蓝的海洋。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哈密能源公司在园区拥有6座电站,占地面积约3.92平方公里,装机容量120兆瓦。
▲全疆首座集中式光伏电站:哈密石城子一期光伏项目(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供图)
石城子光伏电站副站长赵亮告诉记者:“园区通过建设,有效改善了哈密伊州区北部‘风吹石走’沙戈荒地貌,改变了该区域局部小气候,生态效益明显。”
2012年7月,新疆首个光伏特许权示范项目在这里全容量并网,标志着新疆光伏产业正式起步。
石城子区域属光伏I类资源区,平均利用小时数位居新疆之首。如今,国家电投在石城子园区运营6座光伏电站,总装机120兆瓦,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最高达1756小时,累计发电量已突破22亿千瓦时。
“以前这里是‘风吹石头跑’的荒滩,现在风机转起来,不仅送来了电,还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有了工作。”三塘湖第三四风电场运维员李天鹏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也正是像他一样扎根边疆电力人的坚守,让“电力丝绸之路”的纽带更加牢固。
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国家电投30万千瓦风电项目创下“新疆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新纪录”――18天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实现首家完成风机基础浇筑、首台风电机组吊装、全部风机吊装、并网发电“四个第一”。项目每年可提供绿色电力6.1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8.4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97万吨。
▲国家电投木垒30万千瓦风电项目(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供图)
木垒新能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明说道,“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电,更重要的是让新能源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科技创新引领:智慧能源绘就“绿色图谱”
在新疆能源化工乌鲁木齐生产运营中心,巨型电子屏上光点闪烁,数据流动――昌吉、吐鲁番、乌鲁木齐、博州、阿勒泰五区域66座新能源场站、468万千瓦装机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生产运营中心(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供图)
“这是我们的‘智慧大脑’,能实现对新能源场站的全监全控、智能调度。”值班长鲍树民轻触鼠标,就可以调出任一接入场站的实时运行数据,“我们正在开发基于DeepSeek的新能源生产运营大模型应用,进一步提升集约化、专业化管理能力。”
▲哈密石城子光伏项目机房中的巡检机器人(摄影:胡悦)
在五彩湾北二电厂,智能巡检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工作,在近两公里的斜坡式输煤廊道上来回巡检。“人工巡检每次需要2个小时,智能机器人1小时就能完成。”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永强介绍,五彩湾北二电厂攻克了“全烧准东煤”这一世界性难题,相关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累计节省成本约2.3亿元。
▲全疆首座大型智慧电厂:五彩湾北二电厂(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供图)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铁列克提风电场,值班员赵羽薇在集装箱式智慧蔬菜工厂里采摘新鲜生菜:“以前冬天下雪就吃不上新鲜菜,现在30天收一茬,职工们随时都能吃上新鲜蔬菜。”这个投入20万元的“小菜园”,解决了风电场职工长期以来的“吃菜难”问题。
▲铁列克提风电场集装箱式智慧蔬菜工厂(摄影:胡悦)
目前,国家电投在疆已建成“2+N”智慧运营体系,33座场站实现“少人(无人)值守”,故障损失电量同比减少6043万千瓦时。能源工业互联网安全联合中心、联合实验室合计六个中心两个实验室全部建成,进一步畅通了能源工业互联网安全专业队伍的输送与培养通道。
民生温度传递:绿电点亮边疆新生活
在海拔4200米的阿尔金山山脉中段,祁曼塔格乡于2020年7月彻底告别了没有电的历史。国家电投量身打造的“离网型光伏+储能”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装机142.56千瓦,有效解决了乡群众服务中心及周边牧民2000多平方米供暖和用电、取水等问题。
仅在哈密区域,新疆能源化工党委累计投入超60万元,涵盖就学、医疗、生活救助及产业培育领域;其中哈密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绿电交通项目,将48个充电站、292个充电桩分布在哈密市全域主城区和重要交通干支线,更是被评为哈密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北屯市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是国家能源局在新疆整县域推进开发的五个试点之一,也是新疆能源化工首个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市)推进全容量并网项目。“国家电投北屯市屋顶光伏建成以后,我们用上了更便宜的电,一年能省十万块钱电费。冬天清雪也省心了,现在都交给国家电投运维的人来打理。”北屯智源公司仓库管长周德才说道。
▲北屯市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供图)
团结之花常开:央企担当凝聚奋进力量
作为在疆发展的重要践行者和位居新疆前列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国家电投始终将企业发展融入新疆发展大局。2276名职工中,少数民族221人,新疆籍员工1638人,2025年高校毕业生及社会化招聘中本地化员工比例达62%。
自2013年以来,国家电投累计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2400余场次,受教育人员近10万人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380余场次;购买扶贫产品300余万元,帮助4000余人实现脱贫。
在南疆,国家电投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已突破200万千瓦,为当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注入强劲动能。从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到乌雪特水库,从南疆无电区户用光伏到塔什库尔干饮水工程,一大批民生项目的建成,极大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七十载新疆风华正茂,十九年电投绿动边陲
从2006年进疆至今,国家电投已走过十九年征程。1712万千瓦装机的背后,是央企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是绿色转型的坚定步伐,更是“建设美丽新疆”的深情承诺。
▲全疆首个整装20万千瓦集中式风电项目:哈密烟墩风电场(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供图)
▲布尔津风电三场(储能配套)项目(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供图)
“我们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紧贴自治区发展脉搏。”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主要负责人张玮表示,未来,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将继续发挥产业、技术、平台优势,推动“绿电外送”、促进乡村振兴、深化民族团结,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展现更大作为。
戈壁依旧辽阔,却不再寂寥。一片片光伏板、一座座风电机,正如新时代的“左公柳”,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在国家电投与新疆同频共振的奋进实践中,写下绿色发展的动人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