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点亮新“气”象——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建设东莞高埗燃气热电联产项目纪实

2025-07-14

  东江之畔,莞草萋萋。在岭南水乡的潋滟波光间,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东莞高埗燃气热电联产项目4号机组于629日正式投运,至此,这座总装机容量逾900兆瓦的“绿色能源枢纽”全面竣工。崭新落成的4号机组与此前投运的3号机组并肩矗立,源源不断释放着清洁绿色的能源。

  从“煤改气”的转型蓝图到双机组比翼齐飞的现实画卷,建设者们以智慧和汗水,书写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流沙之上筑起“绿电明珠”

  作为广东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项目,东莞高埗燃气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年发电量逾33亿千瓦时,可满足百万家庭用电需求。尤为瞩目的是,其同步建设的热网系统每小时可输送200吨工业蒸汽,能源梯级利用率达70%以上,为周边产业园注入“绿色脉动”。

  漫步厂区,岭南园林式的布局掩映在绿树之间,扬尘在线监测系统与智能喷淋装置无声运转,诠释着“绿色工地”的现代内涵。“守护大湾区碧水蓝天,我们要让每一度电都带着生态温度。”项目经理秦文说。

  自项目启动以来,该工程已持续保持安全生产记录1000余天,期间累计开展全方位安全检查248次,创新性成立八个专项小组,建立三级配电系统,实现临时用电标准化管理,推行"日巡查、周验收"制度。项目荣获中国能建2023年度“十化”管理示范项目。

  项目团队突破传统,两台“高位收水型冷却塔”采用行业领先的设计方案,将循环水泵和循环水加药设备有机整合,其循环水泵布置在冷却塔底部,消除了大部分淋水噪声;在燃机润滑油系统施工中,创新采用"爆破吹扫"新工艺,确保了油质清洁度,提高了施工效率。针对场区地下2米遍布流沙,与东江仅一坝之隔,5米深的事故油池施工如同“流沙上雕花”,团队创新采用“底板预制+吊装”方案,将80吨的油池底板整体吊装,500吨吊车精准落位,化解塌方风险,唱响了攻坚克难的“钢铁交响曲”。

  “时空博弈”破解“不可能三角” 

  狭小场地、密集设备到货与苛刻工期,构成了项目建设的“不可能三角”。技术团队上演“吊装艺术”——面对400吨巨无霸需要紧急转场。项目部与机械化公司最终创新出"动态工况匹配"方案:选用SCC4000A-2履带吊作为主力,通过精准计算,仅变更一次工况就完成了、1-6轴汽机房屋架吊装、4#机组余热锅炉受热面吊装。团队放弃传统拆装方案,创新采用路基板滑移技术,仅用25块特制路基板和18小时连续作业,就完成了这台"钢铁巨兽"的跨区转移,节省工期6天,节约成本10万元。

  在4号机组建设的关键阶段,施工团队遭遇了极具挑战性的“空间迷局”:仅200平方米的作业面,却要完成24.7吨膨胀节的高精度吊装,而相邻辅助间钢结构施工已箭在弦上。面对这场“时空博弈”,工程部主任张登林带领技术团队展开72小时不间断的3D模拟推演,突破传统思维桎梏,创新提出“先占位后穿插”的施工方案,即让150吨履带吊提前进驻,先完成凝汽器吊装,再见缝插针完成钢结构安装。这种打破常规的施工顺序,解决了空间困局,实现了工序的无缝衔接。

  与天争时 暴雨中的“钢铁意志”

  2024年春季,一场罕见的持续性暴雨席卷岭南。安环部主任叶翊夏的防汛日志上记录着触目惊心的数据:4-6月累计降雨数创纪录达到73天,最大单日降雨量突破218毫米。

  为抢在主汛期前实现主厂房封顶,项目部迅速搭建起“气象作战指挥中心”,实施“雨隙抢工法”,200余名建设者在滂沱大雨中昼夜接力,“每人标配三套工装,现场配备烘干设备昼夜不停运转,工服在潮湿与烘干间循环……历时11天,完成8榀钢屋架吊装,最终提前36小时实现主厂房封顶目标,彰显了“逆行者”的担当。

  从3号机组20246月投运到4号机组收官,安徽电建二公司在东莞铸造了“气电”领域能建新标杆。如今,清洁电力通过电网注入湾区城市群,工业蒸汽赋能制造业升级,这座凝聚创新智慧的绿色电站,正以汩汩“绿电”润泽湾区沃土,绘就“双碳”征程上的动人篇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