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时不时绽放一朵烟花,新春的喜庆还萦绕在空气中,浙江公司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施工现场已是一片火热,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奋进的力量。
在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这个项目承载着推动传统煤电转型的重大使命,正以创新为笔,绘就智慧电厂的崭新蓝图。
图为浙江公司北仑电厂水彩手绘
正月初十,在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播放着施工各现场的作业画面。工程人员通过5G+物联网设备,对工程施工安全、安装质量及重点作业进行全方位监控。
“以前靠人力巡查,效率低还容易有遗漏,现在通过这些信息手段,我们能实时掌控现场作业并及时闭环。”仪控专业的吴天杰介绍道:“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能自动检测工人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行为,一旦发现异常,系统立即发出警报。”
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拟建设两台1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项目于2023年8月29日正式开工,建成投产后,北仑电厂将以734万千瓦的火电装机规模再次跻身全国最大的火力电厂。
去年此时,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主厂房还沉睡在一片土方之中,连“出零米”的雏形都未出现,一切尚停留在规划图纸的初步设想阶段。而今,眼前的景象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号机烟囱钢内筒以240米的雄伟身姿拔地而起,见证着项目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和工程建设的飞速推进。时隔一年,工程建设已然从“大写意”进入了“工笔画”阶段。
图为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重要工程节点水彩手绘
北仑电厂将凭借着两台100万机组的“加入”,焕发出蓬勃生机,开启一段辉煌的绿色能源新篇章。翻开一张张化水专业的图纸——项目采用了先进的中水回用技术,将城市中水经过深度处理后用于锅炉补水、脱硫和工业用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以前,我们对中水利用的了解比较有限,现在通过这个项目,真正看到了中水回用带来的巨大效益。通过消纳城市中水,每年将节约淡水资源约300万吨,还减少了废水排放,为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贡献。”化水专业的郑丹榆说道。
踏入8号机组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汽轮发电机定子,作为核心设备,它体型巨大,重达399吨,静静矗立,散发着工业独有的力量感。新建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如十二级回热、低温省煤器等,供电煤耗将被大幅降低。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意味着我们能以更少的煤炭消耗发出更多的电。项目相较于传统百万机组,每度电煤耗可降低约20克,每年按100亿的发电量,可节约标煤约20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万吨,也就是约植树1300公顷!这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汽机专业的张彪介绍说。
晚上九点,月光洒在施工现场,党支部书记胡伟的身影在林立的塔吊和忙碌的施工机械间穿梭,眼神中透着坚定与专注。
“新年要有新气象,咱们这个项目是能源转型的关键一环,一刻都不能松懈!”胡伟常常这样给自己和团队打气。他的手冻僵了,眼睫毛结出冰花,在夜灯中闪亮亮。
不远处,焊工师傅正专注地焊接管道,他手中的焊枪火花四溅,仿佛在金属上描绘着希望的画卷。
2月7日,宁波遭遇今年首轮强降温,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摄氏度。从工地回来,办公室里煮着热粥,边上放着5个碗。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基建现场24小时都有人在值班,老师傅们早已以厂为家,将锅碗拿到了办公室里。房门不掩,留一室粥香漫。
图为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技术讨论水彩手绘
基建部门的“小管家”符桑林正在整理1月的考勤表:19个工作日,无人缺勤,洪勇志加班、李旭凯加班、周江加班、韦性晟加班……也有几人围坐在一起,交流着工作中的点滴。
“我家孩子听说我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特别骄傲,让我好好干!”
“在我家孩子眼里,他爸爸现在比奥特曼都厉害!” 老师傅们笑着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中充满了对项目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信心。
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基建现场,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新变化,每一个变化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他们用奋斗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变革,用辛勤汗水铸就绿色未来。”现场悬挂的标语诉说着他们的心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