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道两会】履职故事:加快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

2024-03-07

本网讯 3月5日,《中国电力报》刊发全国人大代表华电邹县发电厂生产技术部精密诊断中心组长曹景芳代表专访,让我们先来倾听她的履职故事。

曹景芳:用创新点亮电力之光

2024年1月2日,新年后第一个工作日,全国人大代表曹景芳已经踏上了为民履职的征途。山东省政府召开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征求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会上,曹景芳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当前,国家把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了新高度,如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是个关键问题。我认为,一是要做好市场方向性研究,二是要做好科研与企业的对接,三是建立人才共享机制,这三个方面都需要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一名技术工作人员,曹景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岗位实践积极开展创新攻关,破解了许多生产瓶颈难题。她将多年工作经验进行整理提炼,创新总结出“定期监测,苗头预警,异常跟踪,改善提升”的四部曲精密诊断管理模式,被命名为集团首批先进工作法。她主持编写的《火电设备振动检测诊断技术导则》《火电设备超声检测诊断技术导则》两项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绝活来自一线,创新源于实践。“曹工,5号机B凝结水泵切换后电机振动超标严重,您过来看看吧!”“好的,马上到!”类似这样的紧急抢修电话,对曹景芳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在现场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后,曹景芳认为,对于泵侧,尽管振动值较小,但频谱图中高达14X转速频率,且时域波形图中泵驱动端轴承出现非周期性冲击信息,为C型机械松动的典型特征。多方综合分析她得出最终结论:泵导向轴承出现严重磨损,需要解体大修。电机振动超标,却要对水泵进行解体大修?好多人不能理解,但事实胜于雄辩!水泵解体后,检修人员发现水泵各级扬水管的橡胶导瓦、轴套均磨损严重,经过针对性处理,系统振动恢复正常。近年来,曹景芳先后应用精密诊断技术共发现设备隐患1000多项,解决电机、泵、风机、磨煤机等设备疑难振动500多起,成功进行现场动平衡处理180余台次,充分发挥了精密诊断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预警作用,累计为企业节约检修费用超过7300万元。基于曹景芳在设备可靠性方面的突出业绩,2023年曹景芳被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聘任为电力行业RCM专家库成员。

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25年,曹景芳深知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实现科技强企的基石和保障。她很喜欢与技术人员交流,每天带着青年职工到生产现场,手把手演示各种操作,现场讲解答疑。“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我的成长离不开华电这个平台,能做的除了分内工作干好,就是多带年轻人,让他们把技术学好。”2023年,山东省聚焦全省“十强产业”重点领域,启动职业教育“技能大师”领航计划,曹景芳作为全国技术能手、齐鲁大工匠、齐鲁首席技师,被推选为山东省理工职业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工作室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曹景芳被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聘任为产业导师,自此开启了产学研相结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科技创新互促共进之路。

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面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趋势,曹景芳始终以满腔热忱投身于电力事业,坚定创新自信、奋力攻坚克难,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

 

加快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

中国电力报

访全国人大代表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生技部精密诊断中心组长 曹景芳

全文如下: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高频词汇。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以下简称“邹县发电”)生技部精密诊断中心组长曹景芳认为,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发电行业要积极推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中能传媒:新形势下,传统发电企业该如何打造企业竞争新优势?

曹景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对生产方式的全面重塑,可有效推动技术、模式、业态的多维升级,利用数字化技术充分挖掘生产数据的价值,激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升产业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邹县发电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发电企业,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保证安全稳定生产的基础上,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围绕“灵活性、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数字化”目标,主动担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打破科技创新供需之间的“藩篱”,引进新技术,守正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发展活力,着力打造企业竞争新优势。

中能传媒:就创新而言,企业目前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怎样?

曹景芳:近三年,邹县发电承担大型科技项目10项,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获得地市级及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22项。进行了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机组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及示范应用,建设了以工业生产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融合、创新为基础,实现生产全要素泛在连接,支持弹性收缩、资源池、高可靠、高负载的全厂私有云平台,打造出三维数字化煤场,建立起安防监控指挥中心和全厂水资源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中心,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性科技攻关活动,目前共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2项,发明4项,软件著作权11项。

中能传媒:您认为,传统发电企业该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曹景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既要把握当今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又要坚持以我为主,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

开展群众性科技攻关活动是邹县发电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大特色。我们将以技术攻关和革新、合理化建议等为载体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以生产现场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点作为改进点,把改进点作为创新点,把创新点作为价值点,激励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积极献计献策、改进创新。

邹县发电将继续加强数字化建设,推动新技术引进并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控制系统整合,提升输煤、化学、公用等系统集成;进行数字安全建设,形成集两外管理、风险管控、安全报表、安全培训、安全工器具、移动审批等一体的平台;优化燃料智能化系统,进一步打通上下游数据,实现燃料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研究AIGC在内容生成、辅助办公上的作用,形成电力行业内的大模型产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