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推动专利产业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4-26

  ● 核心阅读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在推动专利产业化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建设央企首个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连续三年专利交易量、专利交易额增长率超25%;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专利开放许可的央企,是目前中央企业中开放许可专利数量最多、交易金额最高、经验最丰富的企业;发起成立央企首个产业专利池。

  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南方电网公司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知识产权作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在促进专利高质量创造、高价值应用、高效能保护等方面多维度发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计有效专利授权数46203件、海外授权101项,累计实现知识产权交易(许可、转让)1811项,交易额8931万元。公司连续三年专利交易量、专利交易额增长率超25%,近3年来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3项,优秀奖22项,彰显公司科技创新“硬实力”。

  打造专利开放许可“试验田”

  专利开放许可,是专利权人自愿将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对所有主体开放,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的一种新型专利许可模式。

  累计发布开放许可专利182项、成交26项,累计许可金额为619.41万元……为更好发挥专利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南方电网公司主动探索,打造专利开放许可“试验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央企首批专利开放许可,是目前中央企业中开放许可专利数量最多、交易金额最高、经验最丰富的企业。

  通过开放专利许可,“以点带面”打造协同创新、产业融通的发展新格局。2021年,公司促成“蓄电池核容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等5项开放许可专利成交。这是自2021年新专利法引入开放许可制度以来,国内首单央企开放许可专利达成交易。这种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的利益最大化专利技术分享模式,让南方电网优质的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以往的科技项目,并没有明确团队成员在研发过程中对科技成果的贡献度,以至于在后期奖励分配时,无法精准量化而进行分配,形成“吃大锅饭”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要想让科研更有活力,科研人员发挥更大效能,科技项目‘成果知本券’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南网科技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麦晓明告诉记者,“成果知本券”是一种科技成果收益权属的内部凭证,通过对职务科技成果贡献度进行量化确权,把科研人员的智力成果量化为知识资本。

  以南网科技公司“智能无人作业装备体系”项目为例,该项目采取了“成果知本券”这一新型激励方式,从立项阶段就启动对项目成员贡献度的量化。在成功获得南网科技公司“金牛”奖后,根据量化明细对项目成员进行了奖金的分配。

  “通过这种中长期激励手段,真正体现了‘知产’的价值,让‘知产’变成了‘资产’,让‘专利’变成了‘红利’。”麦晓明说。

  发挥专利牵引和枢纽作用

  “以前,我们往往等到技术研发结束后再参与专利申请工作。但是很多技术人员不了解专利申请,导致许多很好的专利技术被埋没。”南方电网公司下属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下简称“运营中心”)项目经理、南网科研院一级拔尖技术专家郑金说,“现在,我们在技术培育初期就会介入,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专利培育服务,让专利培育变得专业化、产业化。”

  为了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央企首个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效整合产业创新资源,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高校院所,牵头组建电力新能源产业专利池,旨在推动产业技术共享与转化,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利风险防范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专利好比一个桥梁,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纽带。产业专利池好比融合产业链上下游专利‘水源’的蓄水池,可以有效整合利用产业链创新资源,推广现有技术,避免重复研发,促进产业技术的融合发展。”郑金说。截至目前,电力新能源产业专利池加盟成员共有33家主体单位,专利池涵盖数字电网技术装备、储能、无线传能等领域,共计251项专利。

  构建多方共赢“生态圈”

  海外专利布局是技术“出海”的基石,做好海外市场知识产权布局,不仅为企业产品进入海外市场保驾护航,也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公司海外专利布局成果丰硕,PCT专利申请量稳步提升,2023年PCT专利申请增长超90%。

  以南网科研院为例,该公司一方面加强重点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聚焦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电缆料技术等领域,在研发的过程中同步开展海外专利布局,特别是瞄准欧美等电力研发前沿,以专利“跑马圈地”。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海外专利布局评审机制,组建专家团队,对拟提交的海外申请加强质量管控,提升专利获权能力。

  在数实融合的当下,公司持续推动以数字化驱动知识产权运营,建成自主可控的电力新能源产业信息化平台。目前该平台汇聚超400万电力新能源产业专利数据,为产业链上下游各单位提供专利动态信息等数字化支撑,带动电力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运营生态圈。公司牵头成立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联合体,包括港澳高校、企业在内的成员单位56家。联合体立足电力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通过开放许可、专利池等多种创新性运营模式,推动联合体单位高质量知识产权转化实施,最大程度激发了电力新能源产业创新活力。

  南方电网公司将聚焦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持续推动专利产业化,有效利用知识产权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着力打通知识产权转化运营的关键堵点,培育良好生态,畅通知识产权要素国际循环,带动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南网报记者 黄雅熙 通讯员 刘梦娜 李梓 韩丹 金南汐 彭雅莹

保护知识产权助推产业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保护知识产权不仅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冲锋科技最前沿做好保障,更是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坚实基础。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知识产权运营、创新成果转换、构建共赢生态圈等方式筑牢科技创新核心要素,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昂扬向前。

  重专利也重转化。知识产权就是知识资产,只有推进知识资产变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体现人才和知识的价值。南方电网公司主动探索,打造专利开放许可“试验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央企首批专利开放许可,让优质的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强化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发展。

  重投入也重产出。南方电网公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预计到2025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达到1.5%,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2万个。专利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南方电网公司注重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促进技术能力向产业链关键环节转移,打通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互促共进。

  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产权制度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南网报记者 黄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南方电网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